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有一间汉服店(257)

陈婆想到这儿心头便一阵火热!如今大郎娶了媳妇,媳妇肚子也大了,年底就得添丁。二郎过两年也到了岁数,那么家中就又得多一个人,更别说底下还有三郎四郎了。等到孩子大了后,家中那几间房根本就住不下。

到那时,她们也算江官人的岳家了,那么住在他家中想必也是没关系的,反正江官人常年不在家,她这也算帮他看房子了呢!

想着,眼睛就不自觉的看向这间大宅子,目光灼灼,旁边人喊了都没听见。

“怎么了这是?”

陈婆赶紧回过神来,快速反应道,“看锁呢,这江官人家中的锁都与常人不同。”说完,急忙跑回家中“我突然想起来家中有事,我先走了!”

“怎么了,米都不看了?不怕被人偷走?”

“怎么了?陈婆这是赶着去嫁女儿了!”

大街上,江皖逃也似的从巷子中赶出来。她先前所用东西都是汴梁当地买的,唯有房间中的被子褥子是她从现代带的几个大棉衣做的。

难怪当初在大相国寺中住宿时,禅房中的被子是用丝绸所做。她当时还奇怪呢。这会儿回过神来,终于注意到大街上人们的衣着了。有丝绸有缎子,有绫有罗有粗布,唯独棉衣,至今没有看到过一人穿。

之前她想当然的以为棉花在宋朝发现了用途,便以为百姓也用得起了。再加上她来汴梁主要任务是进衣服,好看就成,哪里管是不是棉布做的,于是再次翻车。

江皖叹口气,果然,资料不查细,现实教做人。

一会儿后,她先是找个僻静的地方,把马车一收,然后回到现代。接着,拿起手机,搜索了下相关的资料!

“约南北朝时传入……”这没错。

“在宋末元初年间大量传入内地……”江皖摸摸脑袋,诶?那这会儿确实百姓还用不起,如今棉花还算是南方来的贡品。

再继续查了查资料,有个文章说,棉花能够推广开来,黄道婆有很大的功劳。

黄道婆,大家伙都知道,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就是她发明和改进的,宋末元初时大力的推广了这种工具和方法,这才使得纺织效率大大提升,棉花也能广泛传播。到了明朝洪武二年颁布了强制推广种植棉花的命令,从此之后,人人才能穿上棉布。

江皖不由得心下一凉,那她这会儿,还真成了那片巷子的肥肉了!让人成宿成宿惦记的那种!

查清楚问题后,回到汴梁,然后赶着马车去往衙门。

此时她还不知道,她等会儿的心会更凉。

宫中,赵祯因太后去世辍朝五日,素服七日,但在这天释服后,心情不是很好。

“官家,这是吕大人的奏章。”有一位宦官把一本奏章放上书案,见官家依旧坐在椅子上掩面流泪便在心中叹口气,然后退出去。没一会儿,见着茂则远远的走来,于是赶紧迎上去。

“太后那儿怎么说?”宦官守诚问。

茂则摇摇头,只叹了一口气。他刚从慈明殿的杨太后那儿回来,最近宫中出现了很多传闻,说什么官家非刘娘娘的亲生儿子,这怎么可能呢!他如今都不知这种传闻能不能和官家讲。

宫中事如今由杨太后管辖,他刚刚去和太后说了这事儿,可太后的态度,倒让他有些心惊啊!

“官家这会儿甚是怀念娘娘。”守诚又说。

茂则点头,这几日都是如此,只有让太医在偏殿侯着。不过,这么一直伤心着也不是个事儿啊!

突然,想起来官家宫外还有个知交好友,于是对守诚说,“你再去上回我让你送信的那户人家中去看看,他回信还没给,你去问他要封回信。”

“可是水柜街那家?”

“对的,官家与那江官人甚是投缘。”想想他们官家十三岁便登基如今二十有四了,之前连个能好好谈话交心的好友都无。这个江官人虽说只与官人见过几次面,但脾气却相投。不仅如此,他能感觉到官家对他所说的话很是重视。

如今官家沉浸于太后逝世的伤心中,连奏章都无法批阅,希望江官人的信有用吧。

守诚听了便换衣服出宫,一路赶着马车来到水柜街。他上次来的时候每家每户大门紧闭,街上行人较少,这会儿水柜街倒是热闹非凡。

来到江皖家的巷子中,巷子地面上摆满了簸箕,边上还有几个妇女在那儿坐在板凳上做针线活。

见此,他只好把马车停在巷子口。

却说陈婆这会儿又到巷子中了,看着这间大院子,心中美得很,还不时畅想着以后住进去的生活。

她先前起了那个念头后跑回家中,与丈夫儿子还有两人女儿说了想法。

丈夫和儿媳倒是很支持,几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倒是有些犹豫。

上一篇:让我尝尝 下一篇: 养大男主这朵白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