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小美人(132)

几十年后,外汇,也就是美元,对于中国来说是佷容易得到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代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可以换到外汇的东西寥寥可数。

外汇这个东西,看起来没有什么必要,不就是外国钱么!但不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总需要在国际上花钱,这个时候用人民币人家是不认的,只能拿美元。

国家需要引进先进设备,需要进口一些商品,获得一些重要技术,甚至给非洲兄弟援助...这些都是需要外汇的。国内可以花人民币,但在国际上花钱,就只能紧着美元来,自家有多少美元就能干多少事。

一方面,主流声音觉得外汇这个东西不需要存,没有是不行的,但多了也不行。大概就是需要多少就弄多少,没必要一大堆堆在账上吧。所以看这几年的账目,每年外汇的出和进都是差不多持平的。

但另一方面,现实却是外汇很难得,这种进出持平,其实只是‘有多少就花了多少’而已。

如果不是这样,又何必让国外往国内来的个人汇款直接兑成人民币呢——由此还衍生出了侨汇券,凭侨汇券可以去友谊商店买东西,这些侨汇券差不多就是友谊商店的‘票券’。

外汇不够的情况下,能够挣外汇的企业都是吃香的。在体制内,他们的外汇肯定是要无条件上交的,自己留不下什么。但是所谓‘拿人手短’,这样的企业肯定会有别的好处可得!

旅游公司对接的顾客都是外国人,赚的当然是外汇,光是这一点就让人高看一眼了!

对于旅游公司来说,招人并不难,难的是招到合适的人。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面对外国人了,首先就代表着国内的门面,所以招人的时候一般都要求形象要好。另外,外语要不错...小语种不敢奢求,但几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语言总该有一种能拿得出手,进行比较流利的交谈才好。

这样的人在国内其实不难找,说到底还是人多,即使是这个时代也不缺各种人。在北京这个地方,更是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资源,旅游公司想找的这类人,在别的地方稀罕,在北京却不至于,最多就是找的时候要多花功夫而已。

但问题是,外语好到能够流利交谈,这样的人就不一定要来旅游公司了。

往上走,可以去外交部。向下走,去一些大型央企不香吗?外交部那边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就不说了,大型央企则是另一个套路——大型央企往往要伺候外国设备,甚至外国技师,要是有懂外语的年轻人过去,肯定也受重视。

外交部级别高、有荣誉,大型央企则是有钱,也很能吸引人。旅游公司虽然也不错,但确实不是这类年轻人的唯一选择。

所以他们往往比较主动,趁着又一届学生毕业,就让人‘深入基层’招人了。

毛思嘉却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来历,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两个人不简单。相比起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穿干部服的,两个人有一种少见的气质。非要形容的话,就是他们没那么‘绷着’。

其中那个女的,上上下下打量毛思嘉,笑着点头:“形象是很好,这四个姑娘里面就这个姑娘最好。”

说是这么说,其实她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几天已经跑了好几所学校了,学校推荐的学生也不少,但最后觉得还不错,可以招进来的也只有一个!要知道他们有四组人马满北京城招人,每组至少得招三个人!他们两人负责的这一块儿可没剩下几所学校了!

旅游公司人不少,这主要是需求大。

一般来说带旅游团分大团、小团,不过就算是大团也没有超过八个人的,至于小团,最小就是一个人。

大团、小团的基本配置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司机,两个导游。之所以要两个导游,其实也有互相监督的意思。司机不要求会说外国话,但是导游都得会。要是只有一个导游,随便和外国游客说了不该说的,又或者收了外国游客的礼物,这怎么办?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

非要说有什么分别,那就是大团会再带一两个打杂的,协助导游。当然,打杂的就不必会外语了。

这个时候来中国的外国游客不算多,至少相比几十年后的人流量,绝对少的可怜。但整个北京也就一家旅游公司,这个时代会跑来中国的,绝大多数都不差一点儿付给旅游公司的钱,所以为了旅途轻松都是很愿意找旅游公司的,可以想见旅游公司的生意有多好了。

一个团就要用两个会外语的导游,旅游公司的规模确实小不了。

这两年旅游公司的‘生意’还越来越好了,导游捉襟见肘地不够用,而且能做到用外语流利交谈的年轻人也越来越难找...今次出来招人,是领导下了死命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