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嬉闹三国(342)+番外

曹冲对此颇为赞同,小鸡啄米一样点头:“那是自然,二哥和四哥一个都不能少!”

据传他二哥登基后曾特意写过好几道《诏群臣》来点评南北水果,表示南边橘子酸倒牙、龙眼荔枝淡出鸟,还是咱北方种的葡萄大枣御梨好吃!

作为皇帝时刻不忘亲自为本土水果带货,他二哥可以说是很努力很敬业了!

这种了不起的精神,怎么可以不发扬光大!

曹彰听着他们说话,也很想参与进这个计划里头。他闷闷地说道:“可惜我不会写诗。”

曹冲说道:“二哥你的长处我们可比不了,你以后得去把北边那些不安份的家伙收拾收拾,不然以后谁敢去草原上收羊毛啊!”

曹彰一听,顿时就浑身有劲了:“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十八岁就跟着父亲打得乌丸闻风丧胆!”

曹丕见曹冲把兄弟几个安排得明明白白,忍不住问道:“那你小子负责做什么?”

曹冲理所当然地说道:“我负责想想各地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这也很费脑子,重要得很,说不定还会和奉孝先生那样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吃胖,多愁人呐!”

曹丕:“……”

曹彰:“……”

曹植:“……”

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揍弟弟。

兄弟几人喝到半醉,各自归去。

第161章 【过河拆桥】

第二日曹冲让周不疑把诗文整理整理,搭配秋蟹吃法不着痕迹地散播出去,尤其要突出渲染吃起来多风雅多有格调,只有有地位有品位的人才懂得细细品味其中妙处。

在荆州时周不疑已经展露过营销天赋(卖茶),曹冲对他的实力很是信任。

曹冲笑眯眯地说道:“此事不着急,循序渐进就好,左右大伙真正吃上秋蟹估计得等明年。”他顺道把南北大融合的重要方略给周不疑讲了讲,要他搭配这个搞宣传。

周不疑点头把活揽下了。

曹冲把事情安排停妥,便去给太学开学做最后的排演。

太学开学当天,曹操是要亲临主持祭祀仪式的,这种仪式倒是对封建迷信没什么关系,单纯只是表达对往圣先贤的缅怀与传承之意。

曹冲想着开学光一个祭祀仪式不够带劲,早前便叫人排演了两场戏,一场是《周游列国》,一场是《孟母三迁》。

这就是太常职能足够广的妙处了,曹冲毫不费劲地从太乐那边薅到一批优伶与乐师,又安排出身世家、品位出色的实习生天天去盯着排戏,对每句台词都反复推敲琢磨!

现在,是验收成品的时候了。

其实前段时间曹冲也来验收过一次,不过他停了一会就觉得犯困,要求推翻重来,务必要演出让人不困的效果来。

真是愁坏了底下的实习生,他们觉得能排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曹冲只得捋起袖子教他们几招突出舞台效果的招数,让他们照着这个思路改戏。

都是聪明人,举一反三是基础技能,实习生和优伶们很快按照曹冲的要求砍掉让人犯困的部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出主题!

《周游列国》这出戏,讲的是孔子向诸国寻求任用的故事。

大伙是时间都是宝贵的,曹冲让人重点突出其中一两个国家发生的事,其他只点出他在每个国家表达的主张便好。

曹冲着重想突出的是孔子这个时期辗转求明主任用的思想:“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早年对于弟子为得位不正的人做事很不满,后来在周游列国途中晋国有个佛Z的官员搞叛乱,想请孔子去帮忙。

当时孔子考虑要答应,弟子们不解地问:“以前您说‘有人干不好的事时,我们不能加入他’,那您为什么要去帮佛Z?”

孔子就对弟子们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我是说过。只不过足够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足够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的志向不会改变,可我不愿意当只能挂起来看而不能吃的匏瓜。”

对于碰过许多次壁的孔子来说,哪怕是一个不怎么算明主的人来相请,只要对方能接受并采用他的政治主张,他也愿意去尝试!

曹冲相信文武百官和太学博士之中肯定还藏着不少面服心不服的人,所以准备搞搞宣传:你看看别人孔子为了得到任用都不断放低择主标准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朝廷可以效命,你们还想那么多有的没有的做什么!

我们,要向孔子学习!

至于第二场《孟母三迁》,那就比较传统了,讲的是一开始孟母带着孟子住在坟头周围,孟子一天到晚学人办丧事,孟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搬家;孟母搬到市井之中,孟子一天到晚学人行商贾之事,孟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再搬家;最终孟母搬到学宫周围,孟子学的都是揖让进退、祭祀宴客之事,欣慰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