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宅通古我生财有道/暴富后我要盖座大观园(160)+番外

作者: 文理风 阅读记录

胡管事笑着,“大家相互捧场,客气客气。”

其后,林泉又依次看了屋里其他东西,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南边小国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土特产,在古代自然是新奇无比,不过林泉大多在后世见过,也就没有出手。

倒是看到一堆象牙时,林泉好奇的瞅了两眼,只是想到后世一些记录片,终究过不去心里的坎,也没买。

林泉几人看得时候,又陆续有不少人进来,也和林泉一样,看货,订货,林泉粗略估计了一下,这一晚上,就能下掉海船两三成货物。

到了天快亮,胡掌柜就客气的说:“天已见光,咱们就到这吧,各位定的货,过两日会送到胡氏别院,大家按照惯例,到时去取就行了。”

林泉等人点点头,跟着胡掌柜出去,然后坐上胡掌柜安排的小船,朝码头划去。

林泉站在小船上,看着海船起锚开拔,朝远处驶去,渐渐消失在夜色中,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小二不明所以,还以为林泉订了一大笔货高兴,忙恭喜,“公子此次做了一笔大买卖,真是收货颇丰啊!”

林泉看着消失不见的海船,笑了笑,“是啊,今天可是做了一笔大买卖!”

海船远洋归来,却不正大光明靠岸,而是半夜偷偷靠岸,带客卖货,清晨又悄然离去,有趣有趣!

市舶司那群家伙,眼瞎得可以啊!

第86章

可真的是市舶司的官员眼瞎么?

林泉在码头半个月,光经小二介绍,就去了三个不同世家的大船,还有一个听说他出手阔绰,主动派人送来请帖的。

这些船只,无一例外都是半夜先卸一波,等卖的差不多了,再正大光明的靠岸。

而市舶司的那些官员,这时才姗姗来迟开始统计货物,让各大海船交税。

这当中的猫腻,要是林泉看不出来,那就是不是别人瞎,是他瞎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林泉倒没有太大的惊讶,甚至说这件事早在他意料之中。

林泉之所以来这,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这件事。

说起来林泉能猜到港口走私盛行,这还得托福以前他无意间看得几本历史书。

那本书的名字,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一说起丝绸之路,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其实这只是陆上丝绸之路,也是官方丝绸之路,而当时还有一个完全不逊色于它的丝绸之路,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只是这海上丝绸之路,几乎官方少有记载,一直到了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公开提出。

据他考证,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成型于秦汉,兴于唐宋,受控于明清,最后崩溃于鸦片战争。①而且他还考证到,因为海运要比在陆地运送物资更省力,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其实远远比陆地丝绸之路贸易量更大。

不仅如此,他还从海量的资料中查询到,当初的中国的海船,是从沿海港口南下,一直顺着南海岸线,先到达爪哇,再到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再到达阿拉伯国家,然后再到达非洲,最后甚至能到达好望角。

林泉当时看这本书时看得是激情澎湃,自豪满满,可同时又有些不满,这么重要的史学知识,咱们自己那些搞历史的是干什么的,居然还让一个外国人首先提出。

可等一穿越古代,林泉突然明白了。

为什么偏偏咱们自己的史书上少得可怜。

因为,闷声发大财啊!

但凡知道的,都是接触的,都是有利益相关的,藏着掖着还来不及,谁会满世界吆喝。

满世界吆喝的,那是传销!

林泉敢保证,就是这几天他上的海船背后的那些世家,这海船的贸易的事,只要不是家族核心成员,只怕也不知道。

而同样,这些在这提货的商人,回去也绝不会对外说他们的货的具体来源。

所以对大众来说,众人知道这是外国的舶来品,却不会知道怎么运来的。

而那位外国东方学家,是因为从外国,也就是中国那些海船贸易的国家,收集的资料,那边是被换方,自然不会隐瞒,在书籍上有记载,而他本身又和这无关,才毫无顾虑的作学术发表。

当然其实中国历史这边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不过都是官方插手时。

宋朝时,由于北方沦陷,路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宋朝朝廷只好官方插手海上丝绸之路,想分一块蛋糕,于是就有了第一个官方衙门市舶司。

而后来明朝时,朝廷自然也插手,例如派郑和下西洋,同样也在港口设置市舶司。

可这些,都是皇帝仅仅知道海运挺赚钱,想要分一笔羹,于是派个太监来管市舶司,最后弄点钱,进了皇帝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