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科技进修手册(32)

盛明安小组,赢了!!

“啊啊啊啊大神牛逼!!”

观众席上忽然有人尖叫,此人是津大雷达工程考研党,短短5个小时内已被一个高中生俘获男儿芳心。

接下来,其他人纷纷送出夸赞和激动的尖叫,而前座黎骄粉丝和小组粉丝互看一眼,纷纷沉默。

她们不承认在刚才的几个小时内也被盛明安带入紧张异常的心情,仿佛在看爱豆选拔赛决战之夜,仿佛班级篮球比赛晋级赛恨不得踩死对方扛着自家人送上宝座,可是一放松下来就……

emmmm,盛明安是不是偷偷场外求助?是不是作弊?

不止粉丝们这么想,节目组的人也是这个想法,尤其潘沃和张平两个导演,他们全程没怎么关注盛明安、也没看过盛明安创建数学模型、改进算法的过程,只见到最后5个小时里,盛明安的建模软件仍然一片空白,只知道5个小时赢了别人60个小时的工作量未免太离谱!

关键第二名的许若东还是津大研究生,而盛明安只不过是个高中生。

一个高中生碾压了一名本专业研究生,说出去谁信?

潘导和张平耳语了几句,很快就有人去拦住盛明安小组,言语似乎有些冲突,赵达他们明显露出怒容。

另一边,工作人员跑去请学历资历最牛逼的专家、西电教授吴顺德过来,想让他证明盛明安作弊。

观众席骚乱。

“盛明安作弊被导演组抓了。”

“我就说太夸张了,肯定有问题。”

“这怎么作弊啊?”

“电脑远程操控什么的啰。”

还沉浸在盛明安那神得一批的操作里的津大学子纷纷挤到前面去偷听:“如果不是盛明安,谁才是大神?”

吴顺德正在看许若东的仿真建模,拒绝工作人员的请求。

潘导拍桌,拍摄不能中止,两边观众席议论纷纷,选手们不明所以,场面一时混乱。

而就在这混乱的时刻,张群芳和沈卫国离开位置、穿过人群来到盛明安跟前,工作人员认不出他们,津大雷达专业的学生也认不出物理系教授和金都大学教授。

他们只见到那头发花白的老者指着电脑问:“你刚才用的相位解缠怎么得出这么精确的数据?里面的噪声滤除和条纹信息怎么同时兼顾?”

盛明安:“我用了新的相位解缠算法。”

津大学子:……??

新相位解缠算法?

那个干涉雷达监测里最困难、最容易出错但不得不应用的相位解缠?

那个支撑该步骤的相位解缠算法出现了新的、更加精确的算法?!

老者追问:“新算法哪来的?”

“我算的。”盛明安两手还在颤抖,全身很疲惫:“我这三天时间里算出来的,数学模型就存在D盘里。”

“……”

“!!!”

前排津大学子齐刷刷:“——是不是人!!”

第13章 骤雨[13]

“什、什么叫相位解缠算法?”

有人一脸懵逼地问。

“这得从相位解缠说起,所谓相位解缠就是对去平和滤波后的相位进行解缠处理,从而得到真实相位。InSAR、就是干涉雷达从监测目标到成像的过程中,需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nSAR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干涉SAR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还包含了滤波处理、相位解缠、大气改正值等关键技术。其中相位解缠最难、也最容易失败,但它的数据准确性却直接影响DEM和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形变量的精度!”

“三十多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各类解决、改进、改善相位解缠的算法,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精度更加准确的相位数据,从而得到更清晰直观的成像和形变数据!”

“在实际的应用中,相位解缠作为一个嵌入式模块被嵌入处理干涉雷达数据的软件里,这样的话,在雷达软件运作时,就会自动使用该模块处理测量回来的数据。”

“说回相位解缠算法,主要的算法有两大类:路径跟踪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

“最小二乘算法是最优类算法,就是精度没那么好……”

balabalabala。

问话的人已经头晕目眩,完全听不懂,只知道所谓的相位解缠算法很复杂、很重要就对了。

“总而言之,”这人意犹未尽的说:“如果盛明安算出精度更准确、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的相位解缠算法,那就意味着我国现有的干涉雷达技术在这一方面很可能比国外先进!”

这也太厉害了吧?!

旁边的人接着问:“我国现有的雷达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相差很大吗?”

“至少在SAR对地观测成像这块差了一大截,国产雷达卫星干涉技术达不到毫米形变探测,没有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涉SAR毫米级形变测量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每年花费巨大从别国购买……”说到一半,这名津大学子突然扫去脸上阴云,摩拳擦掌,十分兴奋的说:“所以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反应这么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