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136)

比如说像这一次国内观众特别爱抨击《英雄》的服装颜色问题,主角身上穿着鲜红、艳绿长袍,国内绝大部分观众都无法接受。

作为一个摄影大师,张一谋当然知道国内观众喜欢什么款式的服装。

但问题是西方观众和国内观众对于华文化的认知本来就有差异。

国内观众对于武侠电影的期待,更多的是劫富济贫、仗剑天涯,而这种文化观念和西方信奉的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西方更喜欢塑造出空灵、抽象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英雄》所努力构造的江湖世界。

想要做一道菜,让喜欢吃辣和不喜欢吃大的辣的人同时满意,这何其困难?

张一谋必须选择国外市场,必须完成国家给他的任务。

而这也是为什么《英雄》能够在海外创造出如此高票房的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雄》就是大陆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起码在秦砚上辈子死的时候,海外票房依然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超过《英雄》。

这既是《英雄》的骄傲,同时又是《英雄》的悲哀。

悲哀什么时候,华国真正的文化才能够走出国门,让世界所接受。而不是西方人脑海之中自以为是的华国形象,就像《花木兰》一样。

张一谋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带着教育指导的语气,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所以这次我找你来,除了感谢《古宅》的帮忙之外,还有就是告诉你千万不要因为外界那些评论而影响。就算你接下来的电影把我的《英雄》给打败,我也不会有任何的介意,年轻人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秦砚点了点头,他感受到一个大陆影坛前辈的纯粹关怀。

其实秦砚也知道张一谋未来不怎么顺利。他是一个有着纯粹艺术追求的导演,但因为人情世故而让他不得不在商业片中不得脱身。

秦砚甚至好几次想要开口对张一谋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没有办法,人在某一个阶段,只能够看到那个阶段的景色。

张一谋为什么会因为人情关系而拍摄商业片20多年,还不是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秦砚把自己心中的千万般情绪压了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命运,外人没有办法改变和帮忙。

正事说完后,张一谋又和秦砚聊了很多。

本来他只是带着提拔后辈的心情来找秦砚。但是交流之中,他发现秦砚的很多电影思路、想法相当的成熟,颇有名导之风。

这些年他被誉为国内第5代导演的领军人,但实际上张一谋也知道,国内第6、第7代导演成长速度还是太慢了,所以他又接着和秦砚聊了很多电影产业方面的事情。

只不过聊到最后的时候,张一谋突然提起一个话题:“对了,华影托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不肯和他们公司签约,也不肯接受华影的注资。”

秦砚笑得人畜无害,但却十分果决:“如果我要是接受了华影的注资,无论选人还是预算方面,我都没有办法随心所欲了。电影公司为了让票房有保障,都喜欢用一些固定班底,但是这些演员谁愿意压低价格来和我合作呢?”

反正张一谋也知道自己拍电影的事情,秦砚便谈起了这次谢北杨、奚芊芊他们的片酬,听得张一谋也一愣一愣的。

张一谋说道:“你这价格,比我当初拍《大宅门》时候的价格都还要低。你难道以后都想按照这个价格拍下去吗?”

秦砚心里和明镜似的,他知道张一谋意有所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其实这个价格也不低了,电影工作谁不辛苦?而且有的时候给一个演员1,000万,拍出来的效果,还不如给演员50万的片酬了。以后我也会学习西方的票房分账制度吧。”

如何激励演员,票房分账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秦砚从来没有用过,毕竟文艺片的票房本来就是个笑话。

张一谋当然知道秦砚这种片酬的好处,但同样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自古人心,不患贫而患不均,等电影市场的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公开,秦砚很有可能会遇到麻烦。

来自于演员、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公司……

只不过有的时候市场规则在那儿摆着,让人不得不遵守,他难得用长辈的语气说道:

“你这样一意孤行和市场进行对抗,小心哪天翻一个大跟头。”

秦砚根本不在意,他自信说道:“如果我成为整个电影圈里的唯一,如果我能够让所有演员都求着找我拍电影,那或许我就可以改变某些规则。”

看到如此锋芒毕露的秦砚,张一谋笑了笑,他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但是他仍然相信人的棱角是会被世界的规则和时间磨得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