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十年代全能长姐(566)

作者: 鲸蓝旧事 阅读记录

现在周启仁是什么意思,自己苛刻,工人不跟着干了,怪他喽?

兄弟两个在客厅里吵起来,陈美玲在隔出来的半间房里干着急,写着作业的周陈也不吭声,咬着笔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等到外头好不容易静下来,陈美玲才拉开房门。

厅里地上一片狼藉,茶叶和水淌了一地,里头烟雾缭绕呛死个人,陈美玲忙去把窗户打开。

“大哥最后怎么说?”陈美玲还是很关心周启仁的事情的。

她现在没了工作,家里全靠周启义从周启仁那里赚钱吃饭,大城里不比乡下,出门就得要钱,不能得罪周启仁。

“你等会打个电话回去,让你大哥张罗点人过来做事。”周启义还皱着眉头在吸烟,见陈美玲不吭声,“放心,大舅哥带来的人,工钱肯定不会一直拖。”

这话陈美玲不要信,坑人不都坑得的熟人嘛。

还叫她大哥拉人来,怎么拉?早在你周启义逼着她娘家拿钱还小弟的账的时候,亲戚情分都折腾完啦。

就算没折腾完,陈美玲也不能坑自己大哥,她大哥也在外头打工,人家在南边好好地干着呢,家里攒的钱都快要砌二层小楼了,来这里打白工,做梦?

“我大哥那里可喊不来人,你问问周陈姑姑那边?”陈美玲试探着开口,“你爸妈一直在那边,他们也能帮忙张罗一下的嘛。”

听到这话,周启义也顾不得去考虑陈美玲的那些小九九了,想了想,自己确实跟岳丈一家闹得不愉快,现在喊人是有些为难。

还是自己爹妈靠谱,周启义没有多考虑,赶紧给老家那边去了电话。

周家老两口几乎一年到头都在女儿家里住着,因为女儿女婿没有老人帮称,两口子又是双职工两人就大半时间呆在女儿家了。

不过接到周启义的电话,老两口还是着急,在女儿家带外孙,又不代表他们不心疼儿子,不心疼孙子。

老两口一接到电话,就想方设法地联系人,说动人,给他们打着包票,鼓动人去京市给周启仁干活去了,忙得连两个外孙子都不太能顾得上。

也就是现在女婿在外地上班,不然非得跟他们闹意见。

有老人做保,亲戚的亲戚,邻居的亲戚,拉拉扯扯的,竟然也有二十来个人,周陈姑姑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帮忙打点着,把这些人送上了火车。

有人到了京市,周启仁的工地就能开工,结果,才开工两天,这些人就来闹了。

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知道了周启仁先前的丰功伟绩,知道他为什么急冲冲地从老家弄人来。

这些人要周启仁学魏也一样,给他们算日结的工资,哪怕工钱少一点都没有关系。

这些人弄过来不容易,要叫他们不能得偿所愿,回去乱说的话,别说再弄人来,周家一家的名声都要臭掉。

这也是周启仁一直不喜欢找老家的人来干活的原因。

当年黎父是因为从南边转到北边来打拼,准备先来探路,再把老家人带来的,身边就跟了个周启仁。

周启仁则是各种原因都有,反正这好几年,除了周启义外,他愣是没有带老家任何一个人出来“发财”。

第317章 有野心没底线

“周启仁答应了他们,日结工资。”陆东明家里给他捎了点家里的吃的来,魏也给黎夏送过来,顺便跟黎夏说一说周启仁那边发生的事。

说实话,黎夏对老家的特产比对周启仁的兴趣还要多一些,至少这些特产让人心情愉快,而周启仁只会让人心情糟糕。

“周启仁的名声差成那样,不能按正常的日结工资算吧。”黎夏问。

日结跟月结,还有年结肯定是不同的,包工头把现金押在手里,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买机器招工接新工地,再不济,搞点别的投资,也是发财的路子。

所以包工头都喜欢年结,把工人的工资押在手里,日结工资最低,但即便是日结,工人也是要押点钱在工头手里的,不然你干几天不干了怎么办,你活干不好要返工怎么办。

魏也这里有口碑,工资押钱也是正经签了合同的,老工人都选择年底拿工资,从周启仁那里挖过来的,都是走日结。

日结工资按市价,但钱是实打实拿在了手里,但周启仁那边,工人应该没那么好说话。

老家弄来的工人,周启仁现在又是这个情况,你要是照顾不好,那都是不对。

果然黎夏这么一问,魏也就笑了,“按年结的钱算日结。”

周启仁这次反正是亏大了,他还不敢不听工人的,要是不听,工人立马就能卷起包袱去别的工地,再不行回家种地也比打白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