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都(2)

作者: 魏无忌 阅读记录

自李唐来,《道德经》流行于九州,然而长生引之谜局,却早已成为传说。

直到唐高宗龙朔年间,漠南昆仑山内,长生引再现于世,重新激起一场延续千年的争夺。

(二)昆仑山

若干年后,唐高宗龙朔二年,突厥九姓叛唐,高宗诏薛仁贵领兵赴天山,不久大胜而归。

而在唐军与突厥战场不远的漠南昆仑山深处,高耸入云的仙宫楼阁中,一个婴儿也呱呱坠地。

同年,越州会稽郡的一户高门大院里,一个小公子也初降生,头顶的绒发却是银白。

与那白发小公子被父母万般珍爱不同,昆仑山宫阁中降生的女婴却在初降生时,就被其父亲偷偷带走,扔在深山中,听凭其被秃鹫啄食或是饿狼叼走。

“一个出生即是哑狐的废物,是九尾狐族的耻辱,当杀则杀。”

那是他父亲在见她第一眼后,说出的第一句话。

然而在她被扔下后不久,一个背着药囊、穿着道袍的年轻人从深林中走出,珍而重之地将她抱起来,回头探望那远去男子仙气飘渺的背影已走远,放下一口气,就往山林另一头走去。

一边走,采药人一边自言自语:“从前听闻这山中有九尾狐后裔,没想到却是真的。可这小娃娃生得好端端,为何要抛弃?”

那夜乌云蔽月,采药人发觉自己迷了路。黑暗中,似乎有无数妖魔窥视着他。

他惊慌起来,奋力往前跑,却一脚踩进泥潭绊倒,怀中的婴儿被摔了出去,在他手边哇哇啼哭。

他抬头,却看见一个周身散发着光芒的男子,仿佛天上仙人,居高临下地望着他,挥起长剑,朝他头上砍来。

临死之际,他听见那仙人问:“为何要救她?”

他却极镇定,闭上眼等候那一刀时,脱口而出的,却是道宗典籍《庄子》中的话: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那刀最终没有落下。仙人带走了那个婴儿,只对他留下一句话:

“可惜,你一生逆天道而行,常救不可救之人,死到临头,却无人会救你。狐族长生引,只助顺应天道之人。”

采药人听了此话,确无动于衷:“凭本心做事,祸福由天。”

他背着药囊下山去,那里面还装着他的医书手卷,刚写了三个字,是他的名字:孙思邈。

(三)狐墓

龙朔二年,昆仑山下的沙陀部族首领朱邪金山因为随武卫将军薛仁贵讨突厥有功,于长安受封后,率领部下一路西行,奔驰千里回瓜州驻地。

离家逾一年未归的朱邪金山此时心急如焚,只因在出发之前,刚出生的幼子高烧不退,药石罔效,此刻仍然生死未卜。

深夜,朱邪金山无法入睡,起来在帐篷外巡夜。忽然发现远处烟尘中有几点亮光,心中一震,随即叫了两个巡夜侍卫,用粗布裹住口鼻,一同前往亮光处查看。

起初那亮光只有一两点,可当他们距离亮光越近,那光点便越多,朦胧中前方竟出现了一片光海,在漫天尘灰中闪烁如海市蜃楼。

他曾听闻,海市深处是仙人所居,可通昆仑山,见西王母,获天下奇珍,得不死药。他爱于险中求富贵,今天也不例外。

他朝海市奔去,不知疾驰了多久,再越过一个大沙丘之后烟尘渐散,他立在沙丘之上,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勒马站定。面前是数座低矮连绵的山,山壁上密密麻麻开凿着数不清的洞窟,每个洞窟中都点着油灯,照得方圆几里明亮如白昼。

他缓缓前行,于洞窟前寻了块大石将马拴住,用火镰点了一支火把,从最大的洞窟口走了进去。

走近洞窟,又转到洞门背面,吓得他差点将火把扔到地上:这尊大佛背靠洞门的另一面是一尊与正面同等大小的异教神祗,却长了一张极其诡异的狐狸脸!

他打了个冷战,慌乱中碰到了不知哪个机关,那尊巨大的狐狸像竟睁开了眼睛!

继而他听到吱吱嘎嘎的巨响,这尊巨像竟像苏醒了一般,开始缓缓活动起来,腹部突然打开了一个口,里面竟然有光,甚至比洞窟外更亮。

他像是被光蛊惑,一步一步走进了洞门。洞门内是一处墓穴,正中棺木四周一圈一圈绑了无数赭红色布绦,每根布绦上都拴着金铃。他又壮着胆子去仔细察看棺木中的小孩,却发现这孩子的面庞竟和自己若在世便刚满一岁的幼子一模一样!他像是沉睡的样子,手中攥着一个长卷,同样用朱红丝线捆扎。

看着自己的小儿子被捆缚在棺木中,他像发了疯一样,抽出随身的佩刀,要上前将那些可怕的红布斩断。他撕扯了一会又用佩刀去割,竟最终将孩子从棺木中扯了出来。孩子离开棺木的那一瞬,四壁突然开始震动,泥土簌簌地从天顶掉落下来,他将孩子用布捆在自己胸前,爬进来时的洞穴。出去后,他摸索着找到了等在原地的马,跨上马背疾驰了约一里地,只听身后一声巨响,卷起的烟尘直扑向他身后,他知道那座石窟已然倒塌,但他没有回头,只是向前跑。

上一篇:鱼汤面 下一篇:愿逢千日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