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寂寞的鲸鱼(80)

“我们联系到您的店铺,方先生——应该是您的同事吧,给我们报价二十二万,并且不接受还价。说实话,这是所有烫花老师的报价中,最高的一个价格。”

“我们还联系过上海的徐卿言老师,徐老师报价二十万,不过她明确地说,整棵树会由她的学生来主做,因为染井吉野樱并不是很难的花型,她的学生都能胜任,她会全程指导。”

“池江先生在您和她之间权衡过,嗯……您应该明白,对池江先生来说,这不是价格的问题,最在意的就是作品的质量,因为这棵树对他和他的妻子,意义非凡。”

“所以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您,这次与您见面前,我和徐老师联系了一下,她很开明,并不介意,知道我们找的是骆老师您后,告诉我们说,您是她的学生,她一直都很欣赏您,说按照您的水平,绝对可以把作品做得很好。”

“只是……池江先生到底是位商人,他知道以后就很纳闷,问为什么徐老师报价二十万,她的学生竟然能报价二十二万?我们当然不是质疑您的能力,就是觉得……这么说吧,中国有句俗话,一分价钱一分货。”

“骆老师,池江先生很期待,您报出这个价格,是不是比起徐老师,您有哪方面的过人之处?”

在翻译的过程中,看过董承的唇语,再看一遍纪鸿哲的手语,骆静语已是如坐针毡。

他脸皮薄,此生从未如此尴尬,脸颊上的血色控制不住地漫溢出来,恨不得立刻离开包厢,当场消失。

之前明明聊得如此融洽,他已不再因为耳聋而感到难堪,甚至有了小小的自信,这时候却羞耻得根本不敢正视池江先生的眼睛。

纪鸿哲翻译着手语,也感觉到了不对劲,在最后加了一句:【小鱼,你是不是被人坑了?】

第24章

在任何行业, 都有大拿和小透明之分。

艺术创作领域更是如此,一个艺术家,不管他是唱歌的, 演戏的, 还是做陶的, 画画的, 他有过成名作,有过奖项傍身, 经受过大众的审阅和认可,他的名字便会成为其作品的附加价值。

骆静语在业内就是个小透明, 没有接过商业大单, 没有以独立作品参加过展览,没有得过奖项, 作品也没有参加过拍卖,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 他都没有资格和徐卿言做对比。

徐卿言每年会去日本九州进修两个月, 学习更高一级的烫花技术,得到日方授权后, 她整理好教学资料,回到上海给国内的学员上课。

学员们除了学习,还要按照所学级别交作业,这些作业会被徐卿言发到九州教室, 合格后会颁给学员相应级别的证书。

骆静语每年都会去上海,在徐卿言的工作室学习一个半月。

学费很昂贵, 级别越高越贵, 但他全职做这行, 这笔钱绝对不能省。

骆静语也想过去日本进修, 但他听不见,都不能和别的学员拼翻译,困难太多了,最后只能放弃。

所以,他的报价比徐卿言高,传出去绝对会成为一个笑柄。

纪鸿哲对董承说:“董先生,这是个误会吧?”

董承问:“怎么说?”

纪鸿哲瞄一眼骆静语:“我和他认识二十多年了,他没这么狂,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董承看着满面通红的骆静语,笑起来:“我也这么觉得。”

这时,骆静语终于有反应了,对纪鸿哲打起手语,纪鸿哲没有第一时间翻译,而是和他沟通了几句,最后比划道:【你确定?】

骆静语点了下头,右手握拳,食指伸出,由上往下划了一下,那表示:【确定。】

纪鸿哲转向董承:“董先生,骆老师向你说声对不起,这一次的报价因为没有经验,他把预算做高了。后来他重新做过预算,但没来得及告诉方先生。嗯……骆老师说正确的报价应该是十八万,并且出于歉意,那套樱花发梳的设计费和教学费,都可以免掉,十八万就是个打包总价。”

骆静语是想报十五万或十六万的,但和二十二万差得更远了,越发会显得他和方旭是在漫天要价,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报出十八万。

董承听完后,翻译给池江先生,骆静语脸上的绯色还未褪下,坐得毕恭毕敬,只觉得背后都出了一层汗。

片刻后,董承听完池江先生的反馈,说:“骆老师误会了,我们这趟约您见面,不是为了讨价还价。艺术本就是无价的,池江先生接受二十二万这个价格,就不会再改变。只希望骆老师可以用心制作,那么对池江先生来说,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