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衣点娇黛(重生)(61)

作者: 南珣 阅读记录

然而他们没有喜悦之色,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想着,也就问了出来:“二娘,我们还有多久到姑苏?能不能活着到那?”

大家的骡车都挨着,稍微大点声,都能听见,他们等着卫阿嫱的回答。

卫阿嫱道:“快了,一定能到的。”

她沉默着,突然扬声道:“是我对不住大家,我带着大家远离家乡去往姑苏,却没能提前想到流民哄抢,接下来的路程,大家若是没有粮食的,便从我这拿,真的,对不住,还让大家受了伤。”

有人裹住冬衣,吸了吸鼻子,说道:“这如何能怨得了你,你都想到夜间要找人守夜了。”

“就是啊二娘,怨不得你的。”

“要怪也得怪那些流民啊,大家都是逃难的,他们的命是命,我们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我们也不过是听了二娘的话,提前做了准备,才能比他们日子好过点啊。”

“就是啊!谁不是家中活不下去才出来的!”

“二娘,万不能自责,哎,卫老你也劝劝你家二娘,这跟你们可没什么关系。”

“对对,你们说姑苏什么样,比青州都大吗?”

“那你说的叫什么话,比两个青州都大,等到了姑苏,不知道会不会分我块地。”

“一天天就想着地,我就想着多赚点钱,供我家铁蛋识字,以后有点出息,别像他父母似的,没本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冲淡了愁绪,已经开始安排到姑苏都能做什么了。

卫阿嫱将下巴缩进崔言钰的冬衣中,她本来一直都是冷漠提防这些人的,可,朝夕相处久了,她似乎重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责任。

而一路都怕粮食不够吃,每日只歇息两个时辰的车队,终于在粮食用尽前,抵达了姑苏的范围,这一路来,眼睛都不够用了。

姑苏之繁华,可与顺天比肩。

它是最为风流富贵之地,也是培养才子佳人的温床。

若说在顺天随便走在街上都能碰见官员,那在姑苏,你随意转转,一块青砖落下都能砸见豪绅巨贾。

它是大昭最重要的经济重地,汇聚无数商人,这里有上千个纺织作坊,有近万人生产丝绸,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苏绣”;这里酒香醉人,在别的地方还在考虑温饱时,它们每日花费“万石”粮食去酿酒;这里人人都有一门手艺,无论是木器、漆器、纸扇,只要你想,都能做出来。

这里,是姑苏。

车队缓慢前进,姑苏城外排了两列看不到头的队伍,甚至于他们在城外睡了两个晚上,才见到了恢弘的城门。

村民们小声交谈:“不知道姑苏城会不会让我们进啊?”

放眼望去,从城内出来的全是外面穿着棉布,里面偷偷着丝绸的人,哪像他们,衣裳布丁东一块西一块。

丝绸,他们摸都没摸过。

从城门里出来的人目标明确,直奔他们这里而来,凑上来就问:“老乡放心,姑苏最是通融之地,肯定让你们进,不知你们打哪来?”

村民们警惕的望着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人,看到卫阿嫱和卫父不动如松地坐在牛车上,才回道:“我们打青州过来的,你那么肯定,我们能进去。”

“青州啊!这么远的地方,”来人四十上下,十分富态,一看就是个商人,他嘴巴不停,说道,“我可知道青州,那里发了山洪,索性没有太多人员伤亡,估计再过半个月,会陆续有青州的灾民过来。”

“呸,看我这张嘴,我不是说你们是灾民啊,能提前来我们姑苏,那你们有眼光。”

“王老六,差不多行了啊。”后面跟着他一起出来的人挤了上来,笑嘻嘻问道,“不知诸位可在姑苏找了落脚点,我们姑苏啊,凡在这待上三年的良民,都能拿到户籍,成为姑苏的一份子,你们大可放心。”

村民们先是听到青州真的发了山洪而心定,然后惊讶:“这么好?”

又一个跟王老六一起来的人插嘴道:“没办法,姑苏缺人啊,酿酒、纺织、跑船,到处都是需要人的地方,你们看,你们要是没有住的地方,可以先去我那啊,我家是开酒楼的,专门缺养家畜的人!”

最先说话的王老六白了他一眼,自己钻了上来,“别听他瞎说,那养家畜多累人,不如去我那,我看你们都是一个村子的吧,正好,我那缺人,你们都能去,我啊,是姑苏最大的酿酒商。”

“王老六,你不讲究,哪能把人都要了去,诸位,诸位,我家是开纺织作坊的,只要夫人和姑娘啊,到我那一人一个月给三百文钱外加两斗米啊!要是姑娘出嫁,我免费给陪嫁一块盖头!”

“我们不按月算,按天结,每日给三十文钱,还给三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