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117)

作者: 长恨歌行 阅读记录

若周王当戍守宗藩,可调南地藩王,堂亲如靖江王,宗亲如岷王、楚王等。

这些都不论,圣上属意锻炼皇子的话,没人开这个口,但都觉得,也只能是汉王担此重任了。

没人敢提到皇太子抚军之事。

此事不仅没有先例,而且容易导致天子与太子父子二人因兵权生猜忌——隔壁朝鲜国的靖安大君是怎么“功勋卓著”,又是怎么从准世子一跃而为监国世子,最后受封国王的,鲜明的例子还摆在那里呢!——谁都不傻,开这种口。

三种人选,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

首先勋贵,后头因功封爵的先不说,京中声名最盛的,就是“开国辅运”勋贵。

虽说大家都是勋贵,且已经按照公、侯、伯分了等级(子、男二级在定爵之时便已革除),内部细论还分一等公、二等公等,但,定鼎后因开国之功受封的,与尔后立下其他功劳受封的,到底有区别。

有开国之功,由上皇在宣武初年亲封的,爵位前头便有“开国辅运”四字。

只不过声名最盛、功劳最大,就代表着其实最受忌讳。

国朝的几回大案,牵连到最后,就是在治这些元从功勋的罪。

和宣武帝起于微末不同,乾圣帝幼年的时候虽然还处于宣武帝创业阶段,但那时宣武帝已经称王,有了根基,乾圣帝吃过苦,但已经是长于富贵。

容人雅量,乾圣帝不是没有,但是问题在于,领兵几十万,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轻易放心。

宣武帝为何在宣武中后期频繁掀起治罪大案?

还不是因为他的儿子们已经长成了!

元从勋贵的罪要治,可是仗也得大。

看看后期能被他倚重的都是谁?

懿文太子离世前,军中宿将以凉国公为首——这是东宫家的姻亲,已经能算自己人了——太子离世后,郑王这位太孙暗弱,凉国公便很快倒了霉。

除此之外,受命领军的,除了德高望重的几位国公,便是秦王、晋王、赵王等诸王!

乾圣帝对勋贵们不在意,却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兄弟。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哩!

所以诸王领军,做主帅,乾圣帝还没下定决心。

是以群臣推举,又有不同的分类。

祁元询的那一堆叔王,以他看,其实是没戏的,几位提名宗王的部堂,怕是还没从宣武时代走出来。

剩下的便是勋贵与皇子——说白了有且只有汉王这一个人选。

为什么曹国公李景隆、西平侯沐春是元从勋贵中的代表人物?

不是因为他的爵封最高,而是因为他们和皇家的关系最亲近!

别看当年光幕中,曹国公率军五十万都被赵王世子一万拒敌于城外,就觉得这人不堪重用,光幕记载中的“建文帝”怎会让这等人当主帅。

其实从各方面来看,当时的情况中,曹国公都是最佳人选。

魏国公和赵王一脉关系密切,就算祁元询当年居于京中就感觉出了大舅舅的避嫌态度,在建文君臣面前也是不顶用的。

西平侯,离得太远,且掺和这件事着实尴尬。

反倒是久居京中、屡受皇恩的曹国公,是最好的选择。

光幕上所言的李景隆是第二代曹国公,第一代的曹国公是上皇宣武帝的亲外甥,丧母后便由舅父宣武帝抚养长大,情分格外不同。当时他的父亲、也就是上皇的姐夫还活着,受封恩亲侯,又转封曹国公。

也就是说,初代功封曹国公的,是李景隆的父亲、追封岐阳武靖王的上皇亲外甥,恩封曹国公的,则是李景隆的亲爷爷,上皇的亲姐夫。

论亲戚关系,曹国公还能叫乾圣帝一声表舅,叫祁元询一声表弟。

现今也是一样的。

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继位,少了靖难这个流程,手底下虽然还是有自己的一批心腹武将可以任用,但毕竟没有因功封爵,统帅大军就少了几分底气。

如果是靖难入京的话,朝中职司相比于现在,一定会空出来不少,乾圣帝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心腹,都是很简单的。

哪像现在,天子名正言顺,却还要面对手下得用的武将名位不显,用得不趁手的前朝老臣占据高位的情况。

曹国公因亲缘关系在宣武朝屡受大恩,终于凌驾于一众勋戚之上。

而西平侯沐氏,也因初代西平侯乃孤儿出身,不知自己姓名,因受宣武帝与孝慈皇后二人养育,作为养子沐受皇恩而有此姓。

若是西平侯家族也不能信任的话,国朝勋贵中,便没有几个能值得天子托付信任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现今的曹国公和西平侯,才会成为勋贵统兵的首选。

次选的魏国公是后族,所有的皇子皆是中宫诞育,在这个方面,他们就不能再过于显赫了。

上一篇:凰妃凶猛 下一篇:一夜爆黑[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