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583)+番外

作者: 意元宝 阅读记录

他会继续的为李初做好准备的,所有的人,李治都会让他们对李初心存恭敬和畏惧……

第109章 孝敬皇帝

不出意料,第二日的早朝又因为李初的折子再起风波,李初将昨天监门卫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说得明明白白,让人知道事情的过错并不在她。

两个中郎将,为了不让李初捉到把柄,竟然不惜打伤自己,更编出被人打伤的事来。

身为中郎将,每日何时抵达监门卫,训练将士都是有规定的,他们先是无故不到,后来又怕李初告状,将自己打成重伤,欺上瞒下,只为了将此事掩过。

如此不诚不信的人,如何号令三军,又怎么能让将士信服?李初给他们留颜面,让他们自己乖乖的请辞,不想反倒引起的御史台的注意。

御史台闻风而奏,这是规矩不假,但是,罔顾事实猜测就要扣李初一顶打人的帽子,御史台的风气也该正正。

大唐律令有规定,诬告者反坐,为的就是避免有人滥用私权,御史也是朝中重臣。要告人小事可以闻风,而奏大事却该寻找证据,以人证物证而论罪。

人无度而肆意妄为御史台也该有度,闻风而奏的底线还有什么才算诬告?这些都应该规定。

立下法规,人依法而行,这是为了抑制人性之恶。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都是。要求御史台也要立个标准,闻风而奏不是可以随便乱奏。

依人情而论又依法度而言,李初一番话说下来,朝中的臣子几乎都是认可的。

所谓无规不成方圆,不管是谁当官都应该有个尺度,进如何退如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把事情规定好了。怎么参人怎么奏人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李初也算是又立了一功。改了御史台的行事准则,要求御史台在小事可以闻风而奏,大事上却必须拿到证据,用证据说话,合情合理的要求谁都挑不出毛病。

监门卫一下子没了两个中郎将,某位当父亲的也不着急把人补回去。他这样不着急着补的样子,可不让人看出点端倪来了,李治还想将整个监门卫交给李初不成?

额,整个有点难度,毕竟监门卫是分左右的,最多也就是只能给李初半个吧。

这样,李初在监门卫的威严,一时也是无人能出其左右,而那位所谓徐非杀人的案子,终查个一清二楚了,人不是徐非杀的,但是徐非倒霉的撞见了,之后就被人用昔日他在监门卫时落下的把柄威胁让他顶罪,而两个罪名相较,竟然还是他在监门卫的罪名更大。

徐非自己供认,他曾收了别人的钱送走了应该诛连九族之人的女儿,至于是谁家的,徐非执意不肯说,只道他知道自己犯下大过,他愿意领罚,当年他答应过别人的事,不能出尔反尔。

事查至此,牵出其他的案子,也将真正在宫中行凶之人捉拿归了案,那是羽林军的人,感情的纠葛和徐非说得差不多,谁能想到这都有顶罪的人,最后李初会让彻查到底。

宫女当时是因为远远看到李初行来,想跑去求李初做主,羽林军没有办法,只能在那人来人往的地方把人杀了,最后抛尸。

监门卫会为了一个徐非闹起来,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

更没有料到李初会拿这样一件案子当回事,亲自过问让人查查,最后把他这个幕后的人揪了出来。

杀人者死,羽林军的小兵被处以死刑,这样一个扰乱宫闱的人,没人会轻易饶过他的。

而徐非,他敢私放死犯,如同同犯,罪名不小,朝廷依律而判,也是死刑。

这一次的事,监门卫下不敢再说话了,这样大的罪名,徐非不可能再来一次乱认。

但也就此事,李初在监门卫训了他们一顿,让他们时刻都记住自己的身份,虽为小兵,可是他们的责任重大,看守门户,谁都以为这是小事,可门户是天下人的门户,能是小事吗?

私下为了银子而忘记自己的责任,更是不可取的,一个个都记住教训,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训完之后,李初可得给他们洗脑了,什么羽林军是皇帝的亲军比他们更胜一筹,那都是放屁的话,天下军马各司其职,谁都重要,谁都不能轻视。

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才会看不起你。

看门户的是守卫大唐的百姓,看的是大唐的门户,试问若是没有你们看守门户,贼人横行,天下难道不会大乱?

所以啊,不要以为看守门户的人就不重要,没有前途了,试问若是他们监门卫的人帮着朝廷捉下要犯,这样的功不大吗?难道朝廷会不赏吗?

想立功,就得配合看看朝廷都有哪些通缉的犯人,想赚钱,捉住他们都是有赏银,既然可以为国除害,又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何乐不为?

上一篇:永明女帝 下一篇:清穿成康熙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