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未闻宫名(88)

作者: 东门枌杨 阅读记录

刘英一惊,当下明白,道:“你的意思是……”

“下毒之人要害的并非是废后,只是误打误撞废后才成了替死鬼。又有张贵妃和郭废后的这层关系,毒杀之事便顺理成章的全都推到了张贵妃身上。”安欢答。

“好个吕元叶,这么多年了,还想为了名声杀掉吕贵嫔。只是此事已然败露,他是不敢再动手了。”刘英道。

安欢也叹了口气,作为一个旁观者,都不免心累。

眼看天气热了起来,皇帝领着后宫诸人,皇亲国戚去延福宫避暑。

这样,刘英和公主们相聚更方便了也少了些拘束。刘英居住的会宁殿之北就是山坡,到处树木参天。

这天歇在石泉旁,水流清心,绿荫净心。捧一卷好书,食些冰镇的果饮,好像这园外的一切烦恼喧嚣再与自己无关。

觅荷跑来,笑着道:“奴婢听说汉王殿下要回来了。”刘英舒缓的叹了口气,道:“又有能说话的人了。”又见觅荷笑的疯魔,便骂道:“痴凝的蠢丫头,何处染了疯病,别脏了我这地界。”觅荷便有笑着又退下。

刘英又生了些倦意,光阴在她四周打量,将她这些年的珍贵尽数带走,又赐还她如今能闲适感慨的机会。

一会,造次的风,扰动了林木,又将吹进她封闭的心,吹得她动容。

刘英望着周身的华服霞帔,总觉得禁锢了自己,便又换了件布衣,才觉得轻便。

走起路来,便觉生风,笑想:这才对的起夏日和此刻这脚底的黄土。

这时,又见杨还芷带了些小食来,远远的朝刘英走来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如同一副好画似静非动让人忍不住夸赞。

刘英朝她挥了挥手,说道:“快来这荫地儿,也只有你这时还迎着火气出来了。”

杨还芷坐到一边说道:“也只有姐姐你这时候肯坐这儿等我了。”

说完还芷又望了望身后的徐柔葭道:“你快些,别洒了酒水。”

刘英这才又看见徐柔葭,柔葭笑道:“太后太妃持重些吧,怕没得让人见了笑话。”

三人就像回到了从前,那时盛夏已至,芳华未尽。虽有枯木,及必繁英。但任烦心,岁岁佑德。伊人如梦,胡不赴兮。

作者有话要说:我非常高兴能在成人前夕完成这部作品,也算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吧。我真的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没有耐心的我能写出这些字来,尽管不是很多。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兴奋和煎熬并存的。兴奋是由于对于成品的期待,煎熬是每天两个小时的创作消磨着我微不足道的耐心。

至于为什么要叫“未闻宫名”,个人认为这个名字特别矫情,但是我这个人就是相信缘分,相信注定。有时候脑子里突然想到,我就会觉得“就是它了”。其实是因为我在查找各个朝代的宫殿的名字时,唯独没有宋朝皇宫的名字。(这里的唯独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独,你可以理解为我现在需要这个词)女主的原型是宋代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但与我小说里面的人物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仅仅是因为刘娥的故事填补了我除了关于吕武了解的盲区,我受到了触动。所有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并且在小说中也是架空的朝代。

我完全是没有什么很深的语言功力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除了懒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我真的没有那么高的文化涵养来支撑我去精修我的语句。但是我也想过去细致的逐字逐句的描写,到后来我发现这会让我更加不适,这会变成一种负担,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我可能会在故事中大量的拼凑一些自己觉得能表达出我的意思的词语。相比这些,我更喜欢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而且故事整体上节奏较快,我觉得可能会读得有点费劲,或者读完了会有很空洞的感觉。不过我也不打算重读一遍了,因为我太害怕出现错别字了,到时候又得改,关键是这个阅读的过程会不是放松的会是心惊肉跳的吃力的。不过一切都说不准,可能我马上就会去看。

最后说一下我的创作过程吧,差不多是今年二三月分开始,刚完成的时候只有六万字,非常简略。现在我又补写了一半,到现在的十多万字,里面有很多人物都是后来临时添加的。

并且那个时候我正在上网课,上到《世说新语》书上说,《世说新语》括而言之,简而不芜,简而远也,一语穿神,涵义高远隽永。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惊了!简直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怎么会有人的概括能力这么强。我也希望我的小说能这样,这并不是为我自己的懒找借口。但想想这样似乎又与“小说”两个字背道而驰,但我又仔细想想,无论创作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不就是图自己高兴,别人高兴吗。顾虑太多,目的性太强,总是会添上世俗的影子。所以我就敲锣打鼓的“凑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