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45)

作者: 宝妆成 阅读记录

狗屁清正文风,说的读书人个个都餐风饮露不问俗事,若不是为了扬名拿好处,每年的中秋文会岂会去那么多人?

俞三的意思她不配去文会,程卿笑了笑,沉着脸离开。

看榜的学生都没说话。

大家固然是不想和程卿交往太深,可俞显这也太咄咄逼人了。

各种找程卿麻烦不说,一个没有门槛,广邀全县读书人参加的中秋文会都不想让程卿去。

俞显这个知府公子,比皇帝的儿子还霸道,大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也反感。

程珪当时不在场,从别人嘴里听说了这事也觉得俞三嚣张太过:

“他要去就去吧,自己肚里没墨水在文会上也无法扬名,阿显你又何必出言相激,白白叫同窗反感。”

俞三冷笑:

“我怎不要他去?我就是怕那小子怂的不敢去。”

不去文会?

那怎么有好戏看。

这一个月里,程卿处处和他作对,俞三忍耐也到了临界点,一心想着找机会将程卿赶出书院。

南仪书院是程家的,程五老爷对程卿关照,俞三没找到下手的机会。

那么离开书院,到了有许多官员士绅参加的中秋文会,程卿再丢了程氏的脸面,程五老爷的脸色想必会很精彩吧!

——那时候,程五老爷还会护着程卿吗?

第34章 :不花银子怎能脱颖而出!

“二百六十七人,程卿考了九十七名。”

程五老爷仿佛闲话家常,妻子李氏轻轻白了他一眼,“你有何不满?卿哥儿四个多月前刚学四书五经,和他一起考入书院的,最少也学了两三年呢!”

时下文化普及率不高,像后世那种九年义务教育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文盲遍地都是,普通百姓能读书识字已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大字不识一个照样过完一生。

南仪书院收的学生岂止是识字,对四书五经没一定的基础,书院也不可能录取。

凡是被书院录取的人,老老实实念个两三年书考个秀才问题不大,至于能不能中举人,除了书院授课,也要看自己的勤勉和天赋。

程卿就是在和这样一群年轻人在比,丁字班有267人,程卿第一次月考就是97名,再考虑到程卿学习的时间才短短几月,李氏觉得程卿考出来的成绩是真不错!

怕丈夫会因此看轻程卿,李氏又添了一句:

“你且看下次月考,卿哥儿肯定还有进步,这孩子可能没有孟怀谨的天资,但他连放假都书不离手,将来未必不如孟怀谨。”

五老爷无奈。

“我也没说他不行……”

他才说了一句,李氏就有无数的话反驳他,外人若不知,还以为程卿是李氏的亲孙子!

不过那孩子也真是很招人喜欢。

程氏在南仪县绵延生息,族里子弟众多,在书院求学的更不少,比程卿成绩好的也不少,李氏这样关注程卿,只能说程卿投了李氏的眼缘。

远的不说,就说二房的程珪,李氏想关心都不敢,二房的朱氏像防贼一样,生怕李氏抢了她孙子。

呵,小人之心!

程五老爷现在是真希望朝廷快点处理赈灾银贪墨案,在京城的胞弟,也该用心把程知远从案子里摘干净。

人虽然死了,救不回命,至少要留个清名。

程五老爷这种想法,一开始是从族里利益出发,为了南仪程氏的名声考虑,为了京城的胞弟着想,现在则多了一个理由——犯官之子不能参加科考,程知远身上的罪名不洗清,程卿那孩子会被耽误!

那就真的挺可惜了。

五老爷思虑片刻,还是去书房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京城。

“一定要亲手交给六老爷。”

……

程卿考了丁字班97名。

程珪考了乙字班19名。

两人的成绩摆着,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差距有多大,周嬷嬷一听这消息就知道老夫人会高兴。

果然,老夫人听了这消息,让人叫来三儿媳黄氏:

“珪哥连放假都不回家,一门心思关在书院苦读,他的精力都用在科考上,你这个做婶婶的也要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

黄氏急忙辩解,“知道珪哥放假不回来,儿媳已令人送去了新裁的秋衣,过些天的中秋文会珪哥肯定要参加,又给他添了一百两银子,母亲若觉得不够,儿媳命人再送!”

一年一度的中秋文会是南仪盛事,读书人显才扬名结交人脉不说,程珪已经十六岁,二房为了让他专心科考并未给他议亲,但若真有极好的亲事,二房也不会拒绝。

一个少年是否优秀,要看父亲的官职,看家族的整体势力,也要看少年人自己的风仪。

中秋文会,就是最好的场合,黄氏知道婆婆疼爱程珪,自然会把这些事都替程珪打点仔细。

上一篇:圣骑士外篇 下一篇:后宅里的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