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与苏联美女的悲欢离合(83)

作者: 啸歌城阙 阅读记录

“我们现在经济条件那么差……把中国姑娘取过来,不是让她受罪么?……缓一缓也有好处……”谢尔盖耶芙娜劝说着儿子,但自己心里堵得慌。

斯拉瓦停了沉默不语,身边的报纸上,早已写着让人触目惊心的大字,“在所有城市,实行严格的票证供应”。

尖锐的市场供需矛盾,实际上,折射了近年来严重恶化的经济状况。

1990 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比 1989 年下降 2%、4%和 3%。而到苏联解体的 1991 年,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国民收入下降 11%,GDP 下降 13%,工业和农业生产分别下降 2.8%和 4.5%,石油和煤炭开采下降 11%,生铁产量下降10%以上,粮食产量下降 24%,粮食的国家收购量下降了34%,对外贸易额下降 37%。

生产下降,物价上涨。1991年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45%的危险程度。消费品价格上涨了1倍多,而在1990年价格还只上涨5%。

与此同时,国家预算赤字比计划数字增加了5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外汇严重短缺,常常出现因为无法支付货物款、装卸费和运输费,外国商品进港不卸货的怪事。

在一千多种日常消费品中,已经有绝大部分经常短缺,面包、蔬菜、水果等严重脱销。在211种食品中,就有高达188种的食品不能自由买卖。每月每人1公斤糖、0.2公斤黄油、0.5公斤肉制品且不能完全保证的食品供应量,的确是让人们生存艰难。

国内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快速上升,庞大的财政赤字连年攀高,内外债务不断增大、通膨失控、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完全崩溃。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渐进式的改革已经不太可能。

因此,俄罗斯于1992年1月2日实行一次性大范围开放价格,推行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正式启动向市场经济转型。

莫斯科厚重的夜幕中,一盏深夜还没熄灭的灯火。斯拉瓦躺在床上,双手交叉垫在脑袋下面。

“不是实现了民主吗?”

他搞不明白,他们苏联年轻人所希望的民主、自由的诉求实现了,但生活怎么愈来愈困难了呢?当初,苏联人民以为投奔自由之后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却没想到换来了眼前的经济萧条。

经历了苦难,斯拉瓦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当初那些令他热血沸腾的东西,并未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更多的是烦心。国家混乱,物质奇缺,就连昔日那种平稳的生活都成了奢望!

历史虚无主义颠覆了苏联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扰乱公众思想,动摇苏联的政治基础,加速了苏联的崩溃解体。

斯拉瓦感到很茫然,他不知道,他伟大的国家怎么会变成这样。他很痛心,也很迷茫。

浇灭热情

1992年春天。莫斯科街头,白雪皑皑。

苏联解体之后,经济严重衰退,政府陷入财政危机。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民众财富大幅缩水。

面对异常严酷的现实,为了糊口,失去工作的科学家们不得不放弃脸面与尊严,干起小商小贩或者流落国外。

苏联电子电气科研所概莫能外,到处洋溢着不安的气息,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且愈来愈晚了,人心浮动,最后还传出了裁员的风声。

伊万诺夫的离去,证实了此前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被裁员之后,他接受了欧洲一家科研机构的工作邀请,远走他乡谋生。

终于有一天,伊戈尔把娜塔莎叫到了办公室。他让娜塔莎坐下。

娜塔莎从来没有见过伊戈尔这么痛苦,他来回走着,挥舞着双手,“我很惭愧,单位现在付给你的工资经常拖欠……但是,你选择了留下!”他目光炯炯,热切地看着娜塔莎。“尽管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作待遇诱惑了一些优秀科研工作者离开了祖国,但你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不为所动,选择了坚守!娜塔莎,真的感谢你长期以来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娜塔莎站立着,听着伊戈尔的话语,感到有热血在浑身奔流,她还愿意为祖国而继续工作。她默默看着伊戈尔,目光沉稳而坚定。

“但……我不得不告诉你,”伊戈尔边咳嗽边说,“娜塔莎,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

娜塔莎预料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她从相继离开的同事们身上早已看见自己无法避免的命运。但不知为什么,她还是感到有些难过。伊戈尔的话语刺透她的耳膜,清晰地传来过来:

“从明天起,你不用来上班了……你知道现在国家经济困难,经费不足,项目暂时停止……”他的眼里,满是惋惜和无奈。“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保留你的工作岗位,但是你知道……现在整个国家、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危机……”伊戈尔望着她,满脸都是歉意,姜黄色的小胡子沮丧地向两边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