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女谋士的奋斗日常(67)+番外

作者: 锅色天香 阅读记录

郭瑾接过衣物,将二郎支出门去,便进到里间换衣束发。她的头发有些打结,用梳篦反复疏通半晌,方才利落倌发完毕。

郭瑾对着远处的铜镜,认真打量起自己新换的裾衣,郭嘉比自己要高大些许,因此套上他的衣袍,明显从领口到下摆都宽松不少。

不过幸得原主气质独绝,套上这样一件宽松长袍,非但未觉不妥,还落得慵懒自得、行若松竹,反倒平添几分名士风流之态。

好吧,郭瑾欣慰地想。也许这就是Oversize的魅力吧!

郭瑾推门出屋,院中不远处恰行过一名碧裙少女,那人手捧漆盘,行色匆匆地绕过不远处的朱色回廊,她的发式早已不是天真活泼的双丫髻,而是简单挽成结鬟式。

青童她已经及笈了吗?

郭瑾忆起过往种种,突然就不知该如何面对青童。似乎感觉到她的视线,碧裙少女忍不住驻足遥望,似乎不可置信般,抽出右手使劲揉揉自己的双眼。

发现不远处那位衣袂飘玦的青衣少年,当真是自己日夜念叨的瑾公子时,青童本欲直接奔上前来的步伐一顿。想起自己早已及笈,只静静停在远处,眸中蓄满泪水,却是冲着郭瑾的方向遥遥一拜。

公子无需挂怀,你本没什么不对,是我僭越,妄图永随你左右罢了。

郭瑾不及出声,青童复又抬步疾行而去。

微微垂首叹息,郭瑾抬步出门,自兄长处讨了几块糕点。蓬糕清香依旧,一尝便是文奕亲手所做。

郭瑾不由开口询问,原来文奕并未随往雒阳,而是主动留守阳翟,照料家中诸事。这些蓬糕便是他就着新鲜的梅花所制,特地嘱咐兄长等人路上果腹之用。

想起之前在阳翟的日子,郭瑾未免有些感慨,又同兄长处打探了戏志才与司马徽的近况。

自郭瑾离去后,司马徽亲自登门拜访过几次,屡屡扑空后,许是终于理解了郭瑾当日赠送玉佩的用意,这才绝了探访的念头。

听二郎补充,司马徽以为天下将乱,与他切磋谈话间大有寻一处“世外桃源”安稳避祸的意愿。

郭瑾想着司马徽不愧有“水镜先生”之称,即使躬耕于野,照样心观天下。天下将乱,确实为时不远矣。

说话间,郭嘉又提及戏志才的去向,说是此人笃信于司马小郎一言,只道欲云游天下,寻一明主相辅,虽不求通达于海外,但到底要对得起甘音所愿。

见她若有所思地叹息摇头,郭嘉不由单手支颐,明知故问道:“为兄竟是不知,阿瑾竟还精通造纸之术?”

郭瑾干笑两声:“不过闲来无事罢了,兄长莫要听信坊间之言。”

生怕郭嘉再细问女扮男装一事,郭瑾殷勤为他添上一杯茶汤,然后小声提议道:“兄长若是无事,瑾便先去荀府收拾衣物行装?”

言语十分自然,似乎与郭嘉同住是理所当然之事。

郭嘉显然也体会到这层意味,不由地垂眸轻笑,见她起身欲走,复又扯住她的袖袍,开口提议道:“今夜太学外设有元夕大论,阿瑾不欲前往观之?”

元夕大论?

郭瑾心中一百个卧槽麻溜飘过,听起来就很流弊的亚子,说不定还能很好地装一把×来着呢?

虽是如此,郭瑾仍假惺惺作推拒之态:“可愚弟的衣物?”

郭嘉握住她不及缩回的手指,定然道:“明日我再随阿瑾同去荀府”。

第31章 元夕大论

郭瑾只知上元燃灯的习俗大概起源于汉朝, 又因上元节与春节相接,彼时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里燃灯、蔚为壮观。

至于兄长谈及的元夕大论, 郭瑾不由拧眉反思,既设于太学门前,那定是挤满来往京雒的文人士子, 虽不知大论上会有何辩题,她还是选择前来凑些热闹。

届时见机行事,虽不必为了辩论而故意哗众取宠, 说些媚俗谗贵的话来,可该出口时便出口, 亦无需过多犹疑不定。

许是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郭瑾未曾注意自己的手指何时已被人稳稳团住, 明明自己身量不低,手指玉白细长, 仍是被对方轻而易举地尽数拢进掌中。

瞧着身边面不改色的青衣少年,郭瑾奋力缩了缩右手, 仍是没有得逞,却换来对方几声颇具嘲讽意味的轻笑,唇角微微翘起, 似是心情极好,就连步伐都变的轻盈自在起来。

害,谁还不是个小可爱了?

郭瑾摇头叹息, 只得用空闲的左手牢牢揪住二郎有些磨损的衣领,生怕他一个旋转飞扑,扑进哪个不知名的角落里,然后被人拐卖深山, 此生不复相见。

想想都觉得的有些悲壮呢。

自二郎身上收回视线,郭瑾遥遥远眺,本是想瞧瞧如流的人海前方,距离太学之所还有多远。谁知方一抬眸,视线正中却恰巧捕捉到两道挺拔如松的熟悉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