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女谋士的奋斗日常(4)+番外

作者: 锅色天香 阅读记录

见她没有如往常般直言反击自己,青年的身形微顿,丝毫不知道郭瑾正沉浸在认错爹的痛苦中难以自拔。只见他顺势半倚在不远处的石青色帷帐处,讥诮开口:“瑾弟并无话说?”

郭瑾拾整情绪,重新将视线落在自己的兄长身上,语调不急不缓道:“兄长训诫的是,适才是瑾疏忽了,还望兄长莫怪。”

她的言外之意便是:大哥你说什么都对,是我浅薄,是我无知,请不要向乖巧可爱的我开炮啊喂!

那青年并未料到郭瑾会如此乖巧认错,惊愕的视线霎时对上她温温凉凉的眸子。

对面的少年鬓发如云、眉目星朗,虽是伤病未愈,松垮的黛色深衣罩在纤薄的肩膀上,面色更是青白黯淡。

可他那双眸子却熠熠生辉,眼中似有一泓清泉,起初海浪汹涌,待万般波澜退去,便只余骤雨初歇后的清澹意蕴,让人莫名有种道不出的欢喜。

青年容色稍霁,偏头掩唇干咳几声,眉宇间的讥讽之色稍稍淡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瑾弟如此轻贱自己,无非是让伯父忧心罢了。”

“想我郭氏一脉于阳翟好歹也是名门望族,瑾弟此番胡为岂不是让祖上蒙羞?为兄既来探望,便理应提点一二,瑾弟今后还当谨言慎行,时刻不忘先祖遗训。”

郭瑾恍然,原来“她”也姓郭?

眼前这位“殷殷切切”的兄长既然将她的父亲唤为“伯父”,那他便也是郭姓。

郭瑾依稀记得,古代男子的名与字多是分开的,人们习惯谦称自己的名,而尊称对方的字,汉魏时期的男子更是习惯以单字为名。

看来并没有什么“途径”,此人方才自称的分明是一个“tu”字。

姓郭名tu?

卧槽?!郭图!!

喜欢三国的人对郭图这个名字一定相当熟悉,此人是袁绍帐下颇受宠信的重要谋士,却奈何沉迷党争,使得袁绍内部交斗其间,成了推动袁绍最终走向败亡的最强“猪队友”之一。

郭瑾一瞬间如遭雷击,她竟然当真穿越到了这个大厦将倾的东汉之末?!什么叫一语成谶,今天她总算见识到了。

不过此时郭图尚在阳翟,有此闲情逸致串门子训弟弟,想来董卓部将还没有开始大肆劫掠颍川一带,大胆推测,此时洛阳还未乱起。

都说三国名士至少半数出颍川,诸如荀彧、荀攸、郭嘉等辈,作为颍川的土特产,就差被九块九包邮,直接送到各大军阀手中。

原主怕不是当真有什么澄清天下之志吧?否则谁会这么想不开,要在这个名士多如过江之鲫的东汉末年,女扮男装、汲汲营营,誓死也要磕个头破血流?

郭瑾:“……”

这突如其来的感动是怎么肥四?

感受到郭图来者不善的眼神,郭瑾眸中隐约浮起一丝笑意,身子艰难直起,抖抖衣袖,冲着郭图所在的方向并袖一揖,诚然道:“多谢兄长厚言相赠,瑾定当铭记于心。”

已经准备好几页对骂腹稿的郭图:“……”

灵魂求问,今天的浪奔小狗崽为何看着顺眼了些许?

郭图碰了软钉子,不好直言怒怼,只得梗着脖子与郭瑾你来我往地拉了拉家常,顺便被郭瑾戴了顶高帽,然后成功送走。

按郭图所言,她的父亲名唤郭禧,少习法律、兼好儒学,曾官拜三公,有名于时。郭禧膝下仅有一“子”,也便是郭瑾。原主打小便将匡扶天下一说挂在嘴边,因此十里八街的乡亲都知道:郭公有佳郎,意气满乾坤。

郭图与原主本来互不对付,且不论他一个三十岁的大叔为何要针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可奈何他天性“善良悲悯”,当他得知“郭瑾”跳湖寻短见之后,来不及用膳便匆匆前来“探望”。

多么感人的温馨兄弟情呐!

郭瑾撇撇嘴,肚子毫无征兆地咕噜出声,显然原主经历了这么一遭,已是饿极。不知是不是起了幻觉,就在郭瑾饿得两眼发昏的当口,鼻尖却突然充盈起一阵甜香清淡的饭气。

青童挎着手中的竹笥匆匆进门,榻上的少年许是听到了声响,挺隽的身影微微侧动,叮咚作响的清眸便直直投向她的身上,少年的眸子里或喜或忧,最终却又纷纷归于宁静。

“公子可要用膳?”

青童倒腾着小碎步跪坐在郭瑾榻前,见榻上的少年颇为坚定地点点头,青童忙为郭瑾布上一具食案,并端来漆盆为她净手擦干,然后才开始动手将竹笥中的小食一一取出,放在郭瑾身前的檀木小案上。

青童最先拿出的是一小碗米羹,是用云梦泽的香粳米,拌上煮得松散的菰米饭,色泽清润可口。接着便是一小盘鹌鹑蛋,以及一盅煮得软烂的白灼豆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