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芦笙舞的传承(122)

作者: 高原风轻 阅读记录

其他的芦笙配合着,一时间,‘森林’里群雄并美、争奇斗艳;风鸣水响,鸟语花香——

仰亚就如投入到森林里的一个精灵、一枚仙子,穿梭在林间,穿梭在群鸟里,穿梭在音乐里。

他又似那百鸟的驯者、领舞。在群鸟的前面,他第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让鸟们心领神会,都能够相应地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来;他的每一声芦笙也都能让鸟们唱出不同的歌来。不管他做出如何高难度的动作,锦鸡和群鸟们都能够给他做出相应的配合,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协调一致,整体合一。

他们早已投入到这‘森林’的盛会当中了。

这是一场森林里的音乐盛会,参与者是整个森林里的生灵,锦鸡就是它们的精神领袖,仰亚就是它们舞蹈的灵魂。

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是在舞台上,是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是在一群蓝眼睛、黄头发、目光挑剔的音乐圣殿的维也纳。

舞台下面还坐着几万的观众,瞪着几万双好奇、审视的眼睛。

这时的台下,一片鸦雀无声,几万人的金色大厅,就如一个静静的夜空,静得只有天上的星星,这个来自遥远中国的舞蹈,早已男人才能大家带到了森林,带到了群鸟盛会,带到了鸟的天堂——

节目进入了尾声,又到了那个,‘锦鸡’要飞到仰亚的头上来,做最后的亮相的结束动作了。

几声欢快的芦笙后,仰亚几个空翻,稳稳地落在了锦鸡的最前面,稳稳地站住了。

旁边的几只芦笙也拼了过来。所有的芦笙齐鸣。饰演锦鸡头的女孩,带着整只‘锦鸡’飞了过来,飘飞、点头、展翅——

她稳稳地站在了仰亚的肩上。

这时,台上,整个画面凝固了,音乐停了下来,灯光集中在了一点——就是整个一群鸟和锦鸡的身上。

台下的画面也凝固了,每个人都保持着刚刚的神态和表情‘凝固’了,所有的一切全部‘凝固’,包括声音。

好久好久,整个大厅里静得连一颗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够听出来。

“啊,难道是我们跳错了吗?失误了吗?”

仰亚他们暗暗地问自己。

没有,一点都没有,所有的结束动作都和他们预想的一样的好,‘锦鸡头’也稳稳地站在了仰亚的肩上。

这是一次最完美的演出,也是一个最完美的结束造型。

一秒、两秒、三秒——

六秒、七秒、八秒——

结束造型!

管不了台下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最后,所有演员一排站齐,深深地对着台下,行了一个最中国的礼——鞠躬!

‘叭叭叭!叭叭叭!’

‘叭叭叭!叭叭叭!’

‘叭叭叭!叭叭叭!’

‘叭叭叭!叭叭叭!’

直到这时,台下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久久的停不下来。

仰亚他们也只好不停地在台上答谢——

鞠躬!再鞠躬!再鞠躬!!!

拥抱,欢叫,蹦跳!

直到让下一个节目整整推迟了十几分钟。

第60章 维也纳之夜

今天晚上的演出,无疑是中国演出团的演出是最为出色,最受观众喜欢的。这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就能听得出来。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代领少数民族文艺演出队到国外演出,也是中国第一个到维也纳大厅演出的少数民族文艺节目。

一开始,大家都是抱着出来学习交流的心思来的。节目的好坏、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尽力表演、把我们民族文化的东西展示出来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今天的演出,从一开始演出时的不被人看好,到演出过程中大家的怀疑和不可信,到最后节目结束时现场的一片寂静。再加上语言交流上的差异,大家都觉得这次的演出不会有太好的宣传交流效果。可是,演出结束时沉浸其中的安静,和马上爆发如雷鸣般的掌声。这些都告诉仰亚他们,他们的演出成功了。

演出一结束,好多的观众、游客都争相向前来跟中国的表演团队合影,并都伸出了大拇指。由于语言不通,这就是他们最好的认可方式。

这次文艺交流会的主办方,也没有想到,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小小的民族表演团队,能够在这世界性大舞台上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

第二天一大早,维也纳市最快的报纸就报道了这件事。通过报纸,整个城市都把这个来自东方的节目表演看成了今天本市最大的新闻。争相而来想一睹真容的人们,还没到中午就全部围到了金色大厅前面。要求主办方,一定要要求这个东方来的表演团再现一次当时的情景。

没办法,主办方只好找到中方代表,要求中国文艺代表团能否再加演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