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芦笙舞的传承(119)

作者: 高原风轻 阅读记录

“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1867年,奥地利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供表演用的合唱圆舞曲。

当时,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创作了大量圆舞曲,于是大家提出叫他来写。

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约翰·施特劳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两岸。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作曲家感到犹如投身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经常留连忘返,不愿离去。

他更喜欢阅读诗人们赞美多瑙河的诗篇。

所以,当赫尔柏克提出要他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时,一幅幅多瑙河秀丽景色的生动画面和柏希的诗句——

“在那多瑙河边,在那多瑙河边……”

立即浮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

约翰·施特劳斯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友人格涅尔听。这位诗人也有同感,他很快写下一首歌颂多瑙河的诗歌。

当约翰·施特劳斯拿到《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诗篇时,乐思如同奔腾的河水,激荡在他的心头。

关于约翰·施特劳斯是怎样创作《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的。后来有了很多传说。

有人讲:那天,他忘了带谱纸,于是在自己的衬衫袖子上匆匆记下了这些乐思。这天夜里,他没有回家,直到清晨,他才回到家里脱掉衬衫入睡。

他的夫人杰蒂·德雷弗丝是一位歌唱家。她发现丈夫衬衣袖上的乐谱,知道这是他的什么新作,就没有动它。可是,当她有事出门归来时,发现这件写有乐谱的衬衣被仆人当作脏衣服拿去洗了。

她不由得一惊,急忙跑出去找。幸好洗衣妇刚刚将衣服丢进洗衣盆里。杰蒂从水中将衬衣捞出。还好,乐谱墨迹还未泡掉。所以,今天,人们能听到这支动人的圆舞曲,真应该感谢杰蒂救谱之功。”

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大家在小姑娘的带领下,就在这条充满美感的河流旁边走着。

微风吹过,水波荡漾。

远远地又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钢琴声。曲子,就是那首闻名于世界的《蓝色的多瑙河》。

第59章 震撼金色大厅

到国外有好几天了,仰亚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也玩了不少的地方。这几天,他们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排练。

明天,就要到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去演出了。今天,在有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仰亚他们到金色大厅来熟悉环境,适应场地。

到了现场,仰亚他们才知道,金色大厅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房子,也就是说,不是一个单独的音乐大厅,它是一大排的房子组合,有大型的音乐厅,也有稍微小一点的音乐厅,还有收藏馆、档案馆等。

整个房子的外观,大多由红黄相间两种颜色组成,远远看去,都给人一种金壁辉煌的感觉。而在每一个房子的屋梁顶上,都雕塑着不同造型的雕塑,有的在舞,有的在唱,有的在跳,还有的手里拿着不同的乐器,整个屋顶,就像正在演出的一场剧一样栩栩如生,仿佛都能从那里听到音乐来。

走进一楼,旁边就有一个展厅,工作人员告诉仰亚他们,这里的所有展厅和档案馆,每星期对外开放一次。今天,这里并不是规定的开放时间,而是针对像仰亚他们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团队而特别开放的。

现在已是中午的十一点过,虽然不是开放日,可是,前来参观的人却不少,有的是专门针对这次音乐会而来的。而有的,就像仰亚他们一样,本身就是参加这次音乐会的人员。当然,也有些慕名来维也纳旅游的,那参观维也纳音乐大厅就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了。所以,也会顺便参观的这里的收藏馆及档案馆,了解这里的文化历史和音乐背景。

收藏馆里,有很多的音乐史、手稿、乐谱、乐器等藏品。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也是为了供人参观。这也是一些音乐、艺术爱好者来参考学习的好地方,所以,一进入厅内,刚刚还在外面叽叽喳喳的人们,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因为厅内的气氛,让你叽喳不起来。

厅内,在柔和的灯光下,有的人捧着乐谱,用桌旁做着笔记,还有的,三三两两轻声地交流着。

这是一种气氛,由不得你想发出与这优美的环境不同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该有什么样的素质。

仰亚他们,虽然也是搞文艺的,可是,这高深的‘文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难懂了些。更何况这里每一本书打开来,都是青一色的‘外语’,仰亚他们是看不懂的。最多也就是能看懂几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