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1254)

作者: 青薇筱语 阅读记录

楚丽华说不清楚,反正就是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好像有种被排挤在那个家之外的感觉。

真不知道说自己什么好,指责唠叨的时候嫌弃,现在不搭理你了,又失落不已。

回头看了看已经熟睡了的三娃,哦,可能是因为自己有家了,母亲终于开始慢慢接受了吧?

想及此处,楚丽华内心酸涩,自己的小家,现在也是支离破碎的。

像是为了逃避这一切,楚丽华又再次埋头书籍了。

刚才读到哪里了?关于人的自我超越吧。

楚丽华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简单做了一个总结。

我们人人都有自卑感,也都在试图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就是推动你超越自我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

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过度焦虑而采取了错误的办法,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自闭、犯罪等等问题。

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超越呢?

楚丽华稍微了解一点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非常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这也是曾经她一直坚定相信的理念。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人格,在你五六岁的时候就基本形成了。如果你成年后有什么行为上的问题,比方说胆小害羞,那就要追溯你的童年经历,看看是不是小时候被什么事情或者是陌生人吓到了。

总之,就是往以前看,认为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人的性格和行为,所以在弗洛伊德这里,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是很难的。

既然阿德勒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最后又自立门户唱对台戏的,那他的理念呢?

楚丽华几乎是带着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的心态往下读了。

母亲的态度让她心理发慌了。

自己的小家不完整了,大家也不是那么在意自己了。

她只得唛头看书。

个体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阿德勒也非常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他的病人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也要去从病人的童年经历中寻找原因。

但他跟弗洛伊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阿德勒认为,人的经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性解读。

第959章 行动起来吧

什么意思呢?

楚丽华觉得就是自己可以改变以后的自己,来面对曾经的自己。

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家里就很穷,童年很不快乐,那么他长大之后,就注定得不到幸福吗?

在阿德勒看来,不一定,他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快乐的人。这个孩子的经历是注定的,改不了了,但他从经历里能学到什么经验,就说不准了。

他可能想,上天太不公平了,别人小时候都快快乐乐的,就我这么悲惨,那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管别人?我自暴自弃好了。

但他也有可能会想,我小时候生活得这么苦,长大后不能再继续这么过下去了,我要改变自己的状况,让我的孩子能享受一个幸福的童年。

所以阿德勒说,环境因素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自己的经历,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还告诫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说是遗传或者经历在决定孩子的能力,不是的,真正束缚一个人能力的,是他自己的思想。

阿德勒的这个说法非常振奋人心,因为他不认为客观因素会决定人的行为,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改变自己的可能;

就是:你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去解读自己的经历,改变自己的思想,通过个人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楚丽华明显是第一种想法的人,现在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不是阿德勒在给我们灌心灵鸡汤,而是他从自己的个人经历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

之前也看过,阿德勒刚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成绩,非常糟糕,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没天赋。

但他的父亲一直鼓励他,然后有一天,他把老师都不会做的一道题,完整地做完了,一下子信心大增,完全改变了对待数学的态度,开始喜欢数学了,之后就一直在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成绩自然就变好了。

所以阿德勒在书里说,你看,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那些说什么能力是先天的观点,根本就是靠不住的。

其实这就是在反驳弗洛伊德,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带有决定论的色彩,就是说一个人的先天因素和过去的经历,决定了人的行为,改不了。

在阿德勒看来,这就是瞎扯,他坚决反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追求更卓越的东西,实现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