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炮灰后我喜结良缘(118)

作者: 衿轶 阅读记录

他也不想想, 他是军营出身,嗓子又粗又大,刻意扬起来还带着几分杀气和扑面而来的血腥味道,这样一来,围观群众纷纷给他让路。

桓家人也被满身煞气的宋岑商给吓住了,他们禀性欺软怕硬, 被这么一吓, 胆子都没了, 这个时候一个个如缩头鹌鹑一样, 哆哆嗦嗦不说话装哑巴。

宋岑商走过来, 在徐娘子身边站定, 宋清则是更不客气地往她身上一扑,撒娇道:“姨姨,我还要吃那个五彩汤圆。”

徐娘子本来满腔的烦闷郁郁,被她这么一弄反而笑了起来,在她头上摸了两下, 一口答应:“好,我一会儿就去给你做。”

徐桓悦从楼上噔噔噔跑下来,走到跟前才发现自己手里的破木盆还没放下,顺手往边上一放,把赖着徐娘子撒娇的宋清给拨开:“你干嘛呢?这是我娘!”

宋清手脚伶俐地往徐娘子身后一躲,露出半个头来,还做着龇牙咧嘴的鬼脸。

徐桓悦忿忿,撸起衣袖就要和她理论,没想到桓家的大姑见骂她娘讨不到好,倒是把气全撒她身上了,掐着腰逮着她就开始骂:

“你这个下/作的小娼/妇养出来的小贱/人,连你大姑二叔都敢泼脏水,果然是有妈生没爹养的混账玩意儿。”

“……”

诸如此类的脏话,让徐桓悦甚至怀疑这个姑姑是不是身怀绝技,自带脏话库,不然怎么能说了这么久没有一句重复的呢?

她笑眯眯地走上前去,看着骂的唾沫满天飞的桓大姑,又看了一圈围观的人。

他们有的很面善,是在店里吃过多次的老食客,可是现在仍然指着徐娘子说长道短。

他们有的有点脸熟,可能也是进店里吃过一两次的,依旧是一脸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的洋洋得意。

还有的是街坊邻居,在旁边开店的人,此时更是手里抓了一把瓜子看戏,时不时叹一句“果然是这样,要不然她家生意怎么那么好”,就仿佛这不是家早点店,而是暗窑子一样。

就好像,所有被隐藏在皮囊之下的有关人性、有关道德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一面,此时都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最后,徐桓悦的目光落在挤在最前、骂的最狠,偏偏同时也是来的最多的那个穿着绸衣的山羊胡男子身上。

她一下子笑了起来。

桓大姑骂得正起兴呢,结果被她这样不明不白突如其来的笑容给唬住了,咒骂声停了一瞬。

徐桓悦的目光从那些按照血缘关系,她应该喊大姑、二叔、二婶、二姑、三叔、三婶的人身上一一划过,然后指着他们,对围观的人笑眯眯说道:“骂了半天,你们还不知道这群人是谁吧?”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些呢,是我的叔叔,婶婶,还有姑姑,但是他们姓桓,和我家的徐记早点可没有关系,你们别扣这样的帽子给我们徐家娘俩。”

这话说的,忒是奇怪,哪有叔叔婶婶和嫂子侄女不是一个姓氏的?莫不是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不等他们议论,徐桓悦就紧跟着开口解释了:“是,他们是我的姑姑叔叔,但是我爹,是入赘的。”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嘈杂,就连宋岑商,也忍不住看了徐娘子一眼。

入赘,这个词就代表着你桓家的儿子,进了徐家的门,从此之后在女方的族谱上,生的孩子也是跟着女方姓的,换句话说,他本来的家庭和他后来入赘的家,已然没有关系。

虽说血脉是断不了的,但是从礼法上说,徐娘子不赡养老人,也无可厚非。

“他们说到现在我和我娘的不是,可是桓家的人和我们徐家又有什么关系呢?”徐桓悦笑了笑,跟着说,又不声不响放了个大招,“而且,他们说到现在的我娘不孝顺公婆,可是他们家的日子能过得这么好,还不是因为每年都得从我娘这里拿一笔钱走,要不然怎么一个个吃得这么好呢?”

围观的人看着桓家一群长得颇为壮观的男女,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时间,风向好像被扭转了。

可是徐桓悦也知道,人们的耳朵总会听见别的声音,立场也像是随风摇摆的芦苇,一会儿偏向这边,一会儿偏向那边。

而人言,也是最可畏惧的。

索性趁着这个机会,徐桓悦干脆进去拉了个凳子,像是聊天一样,把这些年桓家从徐家拿走的钱财,还有他们那些龌龊的言行,一一娓娓道来,还特意把那天自己经历的给浓墨重彩渲染一顿之后,讲了出来。

别说吃瓜群众了,就连宋岑商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为人正派,从而不曾见过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忙回头挥手,让跟着一起来的小厮过来,耳语吩咐了他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