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监司大人,我可以!(335)+番外

韩司直是常出公差的,自知路途艰辛。原本以为这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路上必是个大麻烦,倒没想到他还挺能忍的,不愧是镇国侯的儿子啊,就没有孬的。也因此,韩司直对卫昭也恭敬了几分。

“卫大人,过了前面驿站沿着官道一直走就要到营州地界了。”

卫昭勒住马,用手挡在额前四处看了看,问:“此地距连州有多远?”

韩司直用鞭梢指了指西边岔路:“沿此路走约半日路程便能到连州城。大人要去连州?”

“大盐商们都在连州等候交货,我们得先去连州摸摸情况。”

韩司直看了眼刺目的阳光,道:“此时午时刚过,若这会儿拐道去连州,只怕城门关闭前我们赶不到连州城,路上没有驿站,夜里怕要在野外露宿了。大人腿伤反复,总得不到好的医治,若伤口发炎该如何是好。”

卫昭咬了咬牙,道:“无妨,加紧赶路,争取在天黑前进城。”

韩司直见他坚持,也不再劝。

第162章

卫昭走后,卫老太君当即往宁州去了封密信。又使青霄卫分别往云朔二州给卫氏父子送了两封信。

卫淑华外出回来告诉卫老太君:“祖母,皇上任命元勐将军为主将,程士询为副将,即日出征渭南。听说大军所用盐全部由冯家供给。”

卫老太君半靠在榻上,闻言睁开眼,笑道:“冯家也学聪明了。”

冯家最早做的是绸缎生意,有了皇商名头后,拿着朝廷的帖子开了处盐场。盐场规模虽不大,但沾了皇字,能人工匠倒是召集了不少,使得盐产量还算不错。冯家的盐凭票经营,并不算官盐,但每年冯家都将盐场半数利润送给李淮,充盈私库。

收复渭南对李淮至关重要,冯家这时献出盐场全部屯盐,单损失的纯利润便有几十万两,这还不算采盐的成本。但冯家此举却正中李淮心思,又能使世人称颂,也算是给大皇子积累了好名声。

不过据卫老太君对冯家那位老爷的了解,他是想不到这层的。冯家献盐场多半是怕怀璧其罪,遭人惦记。冯遇是个有头脑的,他或许会多想一些,但不管结果怎样,冯家的屯盐都是要上交的。

渭南堪称齐国粮仓,屯粮屯盐不知几何,此时若能打下渭南,也能安抚百姓之心。李淮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才在最后派元勐出征。

卫老太君叹息道:“若早早就使元勐为将,也不会牵出这么多事儿来。这会儿渭南不得不打,天下百姓之心又不得不安。如若昭儿事情不顺,我卫家反倒被推上风口浪尖了。”

卫淑华哼了一声:“听闻皇上在朝会上大加夸赞冯家献盐之举,摆明了是想逼着宁州西湾盐场也来献盐。”

卫老太君道:“西湾盐场已经落了一步了。其实早在李淮派昭儿去淮中时就有这个目的了。此时冯家先一步献盐,使大军顺利出征。事后宁州再献盐,大家也只会觉得是应当应分的事儿。他连这点都要算计的清清楚楚,足见其心胸。”

卫淑华明白过来,一时气愤:“合着宁州献了盐也是白献啊,若不献反倒落人口实,这可真叫人憋屈死了。”

卫老太君幽幽说道:“谁叫我们卫家本就遭人惦记呢。”

祖孙俩说了会儿话,卫老太君便有些精神不济,嘱咐了两句叫卫淑华多注意外面情况,便叫她自去玩儿了。

卫淑华有些百无聊赖,正想到水榭那边练剑去,却见小丫鬟匆匆跑过来,气喘吁吁道:“二小姐,韩家来人了,说是跟二小姐求一颗救命的药丸。”

卫淑华秀眉一蹙:“小良子家?可知发生了什么事儿?”

小丫鬟摇摇头:“卫管家只叫奴婢快来寻二小姐,未曾言明事实。”

卫淑华还一阵恍惚,猛地想起卫昭临走时给她的药瓶。那是长孙恪炼的药丸,极品的补血药,一共给她留了三颗。

她脚步不停的跑去房间拿了药瓶就往外院跑,林老大夫已经拎了药箱等在一旁了。

来的是韩崇良的贴身小厮韩平,他正焦急的跺着脚,见着卫淑华来了,忙快步迎了上去。

“是谁受伤了?”

韩平抹抹眼泪带着哭腔道:“是少爷!”

卫淑华叫门房牵了马,边走边问韩平:“怎么回事儿?”

韩平道:“那日少爷去送卫少爷,之后好几日没回家,就在小西山跑马。小的怕老夫人担心,好说歹说才劝了少爷,少爷也应了今儿就回家。说跑完一圈马再回去,小的就在边上等着。可久等少爷不回,小的担心少爷出事儿,便往林子里寻人,就看到少爷浑身是血的躺在地上……”

韩家是武将之家,韩崇良自幼习武,身上大伤小伤不断,府上自有府医,处理外伤也是把好手。但若涉及内里调养,却逊了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