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监司大人,我可以!(21)+番外

“昨日我还跑了一趟鸿胪寺,小吏说昨日没见董昱过去,我又去了护国寺一趟,小师父也说没见过董昱。今日仍未见董昱回家,我正要帮姜婶子到衙门去报官……”

“等等,鸿胪寺?董昱是鸿胪寺的小吏?”

壮汉道:“不是。去岁北燕使臣入京,鸿胪寺事务繁忙,便征召了些杂吏,董昱就在其中。虽说不是正经官吏,但能与大人们相识,也是好事一桩。”

楚国官员多是经由各地举荐,大齐沿袭楚制,只在选拔时增设大考。太学也因时制宜,增设一应科目。除盛京城中显贵子弟外,也有各地贵族子弟应举荐前往太学求学。每三年一次大考,从太学学子中选拔官员。至于各部衙门小吏,则由本部按需选拔,可以不必经过大考。

虽说改革取士制度,筛除了一批草包废物,但官场之中势力盘根错节,为了巩固自家利益,自然要想应对之策。至武帝晚年,大考舞弊屡禁不止,选拔的官员参差不齐,真正做事的官员少之又少。

因此每年各部繁忙时节,都要从民间征召临时杂吏,这是惯例。常有寒门学子应召前往,若能与官员攀上关系,好生运作,也能落个正经儿差事。由此一来,户部拨给各部的经费便连年上涨。

武帝大怒,命通察府严查,革除了一批冗官,暂停大考。至元帝登基,再一次改革大考制度,取消举荐制,允许士子自行报名参考,分科取士。但旧贵族地位稳固,寒门难出头,官场之风一时间难以扭转,少数衙门仍需向民间征召杂吏。

卫昭心念一动,又问那壮汉:“你可知董昱在鸿胪寺具体负责什么事务?”

“听说是负责接待使臣,具体的咱也不懂。哎,春节前后,董昱还十分欢喜,说这次找到了门路,要不了多久就能正式到鸿胪寺任职呢,我们都替他高兴。他说鸿胪寺丞张大人已经上表,就等任命下来了。谁知好端端的,这人就不见了。”

壮汉边说边惋惜。

卫昭安抚道:“这位大哥也莫急,董昱那么大个人,也兴许真是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呢。”

“承公子吉言,时候不早了,我得赶紧进城去了。”

“大哥慢走。”

卫昭目送壮汉远走,站在原地略一思忖,抬步便往村东头去了,在老槐树前第二家院子停下脚步,抬手敲了敲门。

半响,一个妇人打开院门,正是卖蜜饯的妇人。

姜氏五十左右年纪,但样貌却不似一般老妇那样尽显老态。举手投足间颇带几分端庄之气,言语文雅,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笑起来时眉眼慈爱,平白便叫人生了几分亲近之感。

卫昭常与她买蜜饯,姜氏自然认得。许是儿子未归,姜氏愁眉不展,但见有客来,仍勉力叫自己打起精神来。

她微微笑道:“卫公子,今日不卖蜜饯了。”

卫昭朝她微微颔首:“听说姜婶子家里出了些事,不知可有用得到卫昭的地方?”

姜氏慌忙避开身子,道:“不过家中私事,岂敢劳烦卫公子,实在有失体统。”

“诶,姜婶子莫与我客气。我见适才有人替姜婶子去报官,不是我说话不中听,只是那位大哥太过憨直,官府的人又最会磋磨人,恐怕报了官也无人理会的。”

说到这,姜氏哀叹一声:“报了官总会有些希望的。”

卫昭眼珠微转,又道:“听那位大哥说,您家公子在鸿胪寺丞张炳手底下做事?”

姜氏点点头:“张夫人喜欢吃咱家蜜饯,张大人下值回家,偶尔会买上一些。有时回来的晚,正巧能碰上昱儿来接我回家。张大人知道昱儿粗读诗书,颇为赏识。去岁使臣入京,张大人便询问昱儿是否愿意到鸿胪寺做事。”

“昱儿本想应今年科举,但也深知自家没有根基,又无钱财,科举之路多半是走不通的。凭着张大人这点情分,兴许能走动走动,在鸿胪寺谋个小吏。就算行不通,也不耽搁今年科举。便欢欢喜喜的应了召,到鸿胪寺去了。”

“张大人待他不错,一直将他带在身边,又叫他负责接待使臣一应事务。昱儿那些日子每日都高高兴兴的,有干劲儿,我瞧着自然也欢喜。”

“那……董昱这两日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姜氏想了想,道:“昱儿向来懂事,哪怕是遇到难处,也都是自己忍着。前些日子,他看起来有些闷,我与他说话他总是听不见。我想着官场事多,许是碰到了棘手的事儿,便没敢打扰。过了两天,他便没事儿人一样。还说张大人应了他,许他到鸿胪寺做事。还说等他赚了俸禄,便接我一起到城里赁间房……”

姜氏想起这些,又有些伤怀,掏出帕子抹了抹眼泪,朝卫昭歉然一笑:“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