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媚娘说小学(23)

作者: 姜悠 阅读记录

我说:“都是些流民、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给吃给穿就能收买,很简单的,这些方法你用不上!”

他又问:“你不是说后来收了一些富庶家族的子弟吗?他们也是给吃给穿买收买下来的?”

我心想确实有,但是不多,仔细回忆后回答道:“他们啊!更容易,一分钱没花!” 我停顿下来,笑了一会儿,才接着说:“就靠两个字——情怀!”

那年荆州附近的州县遭了灾,所以荆州周边聚集了很多的灾民,我被母亲拎出来帮助赈灾,在那里遇到了同样参加赈灾的世家大族的子弟。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彼此成长环境不一样,但我们的同情、悲伤与欢笑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地的士绅对于朝廷派下去的官员有很深的抵触情绪,父亲对于他们也不信任。双方互相角力,互不配合,使得很多事情进展缓慢:收不上税、调不了粮、运不了物资、药品更是奇缺,于是无意间,我和那些子弟们成了双方父亲间最好的沟通桥梁。因为我父亲是都督,我掌握的消息也就比较迅速全面,所以由我来居中调度协调也就更有利于提高效率,于是赈灾过后,我自然而然成了小团体的老大——这中间没有收买,没有权势压逼,除了那虚无缥缈的家国情怀之外,我实在找不出其他的理由。

李治说:“明天,我也去跟他们聊聊情怀。”

我好奇的问:“也带他们去赈灾吗?”

李治摇摇头,说:“我朝选官,主要是两条路:一为恩荫、二为科举。虽然父皇登基之后大力推进科举,但仍是以恩荫为主。按照恩荫制度,如果不是我父皇登基,我舅舅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就很难走到如今的位置……”

李治说了很久,我静静地听完,内心很惊讶,李治这是想要推进选官制度改革?我们的同学中,确实有人也是恩荫这一制度的受害者——恩荫选官,拼的不是才能而是爹。这条路以宗法制为基础,走的是嫡长子继承之类的路子。我的同学们未必不优秀,但只是因为他们晚出生了几年,所以他们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至于那些庶子以及那些父、祖辈没有当官的平民子弟,那就更不要想了——假如李治真的竖起“推进科举”这杆旗,还真可能会有人买账!

我想了想,劝他说:“用这个做幌子可以,但千万别认真,否则一不小心,小命都得玩完!”

他笑道:“当然是做幌子了,我怎么可能认真?你以为我傻啊!官制关乎国本,自然应当由我父皇和太子哥哥去操心,我也就是仗着现在年纪小,这两年拿出来用用,等到了弘文馆了,这幌子我会立马给丢出十万八千里去!”

很多年以后,我看着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李治跟他昔日的小伙伴们通宵达旦商议科举制度时,忍不住在心里笑道:“还说你不傻!”

我也曾问过长孙无忌:“您老当年为什么会选择李治?”——那时人人都说舅舅长孙无忌在九皇子李治和四皇子李泰两个亲外甥之间,之所以选择李治,是因为李治性情软弱,更加利于掌控。

面对我的提问,长孙无忌那倔老头故作高深地仰头望天,然后不急不慢的从嘴里吐出四个字:“情怀!挺好!”说完便背着手转过身去,颤巍巍的走远了!

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吐槽:“老头!矫情!” 也学着他背着手转过身去,朝另一个方向越走越远。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因为我始终想不起来:李治那个誓是发了还是没发呀?

萧氏

情怀这种东西一般没什么市场,所以我觉得李治靠它能收到三个小弟顶天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李治竟然收到了五个——这小学的水土真的是非常奇特。

李治靠兜售情怀收到的第一个小弟是裴炎。这裴炎自此以后一直跟着李治,没再爬别的墙头,可谓是李治的忠实拥趸,李治对他也是信任有加,多年以后驾鹤西游前还托孤于他,由此可见双方感情之深厚。但奇怪的是,他一直跟我不对付。我觉得他看我时的眼神怪怪的,总让我有一种“情敌相见”的错觉。为此,我曾怀疑他女扮男装,可惜的是,李治跟我说他俩曾一块去温泉沐浴,在一个池子里泡过澡,他能证实裴炎绝对是男儿身。

第二个给情怀买单的人是萧钺,他是萧瑀的幼子。这个萧瑀在民间有个外号,叫做“不倒翁”,因为他至贞观十三年时,已经四次拜相又四次被罢,堪称业界奇迹。不过萧瑀对这项“成绩”并不满意,几年后又再度复出,还是当宰相。终其一生,他创下了“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的历史纪录,最惨的时候甚至被削去爵位,贬出京城,可是人家最终不仅复封爵位,还死在了宰相的岗位上——简直就是宰相界的“小强”。

上一篇:云舒不知意 下一篇:从此女帝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