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里当符师[年代](125)+番外

作者: 庄园主 阅读记录

其他人也看到王洛何出去,但都没说什么。

“络何,这个拿给那个小姑娘。”王爷爷拿出一个古币,递给王洛何。

王洛何脸色不由一变,迅速把古币拿到手里:“爷爷,您怎么还把这个也带来了?”

“古知青的人情我会想办法还的,您们就安心地吃吧,别想太多。”

王爷爷笑了一下:“你不用担心,现在可没谁识货。”

这上林大队里,不乏有人家家里有点有年份的东西,可没被看在眼里。

王洛何见老爷子放松的模样,到底也不好再说什么,他陪着几位老人,看着他们吃饭,又交代了几句,这才回老屋。

而此时,天已经黑透了,王洛何远远地听到大队里小孩子们的笑声,不由怀念起以前过年的时候,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原样呢?

过年期间,大家不用干什么事情,也不想赶集,待在屋里除了吃就是睡,人都捂白了几分。

不过有一件事情值得高兴,那就是小母鸡下蛋了,就是那鸡蛋瞅着很小。

其他知青不在,古如月他们就把这鸡蛋煮了吃掉了,据说这是最有营养的。

此外,大队里的养鸡场的小母鸡们也陆陆续续下蛋,大队高兴得很,养了几个月的鸡,可算是要有收获了。

社员们想要吃鸡蛋,也可以去大队部的养鸡场买了,价格相比外头,会便宜一些。

过年期间,正是走亲戚的时候,鸡蛋是最好的礼物,可不,这养鸡场的鸡蛋都卖光了。

到了元宵,回去探亲的知青们陆续回来,林源清回来得比较晚。

她一回来就给古如月送了一双布鞋,还有她精心准备的各种吃食。

同时,她也带来一个消息,她今年不再待在大队,要调去县城了,让古如月以后去县城找她玩。

古如月早就知道这个事儿,但其他人不晓得,不论是知青还是社员,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这年头,想要一份铁饭碗的工作,那太难了,更别说从农村到城市,那个门槛高得其他人不敢想。

然而林源清成功了,也成了大队里人们努力的偶像。

林源清的离开,除了给大队里多带来几分谈资,其实影响并不大,她空缺出来的位置,还没轮到知青们想呢,大队部早就把人选给补上去了。

蓝清丽和齐燕燕是最遗憾的,她们可羡慕林源清的日子了,只可惜的是,她们无法达成人家的成就。

春耕春种,忙得人团团转,老屋这边有摩擦,大家凑合一下日子也就过下去了。

即便在夏收前又来了新知青,对古如月的生活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七六年是平静的一年,古如月收到过伍凝婷的包裹,也收到过小疯子的包裹,不过这一回,她都没送符了,转而送笋干。

没法,那竹林长得太茂盛了,竹笋多得很,因此她晒了不少的笋干,滋味很不错。

七六年刚翻过去,古如月就有些紧张起来,七七年,这是最重要的一年,但是她还不敢表现出什么异常。

五一刚过去,古如月就敏锐地察觉到了王洛何的变化,他请假的次数变多了。

然后就是大队部,他们突然就对住在猪棚那边的老人们关心起来,特意把她们的住处给挪到了大队部里头。

这种种细微的迹象,古如月就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加快了转动的速度。

其他知青也有敏锐的,开始跟家里人联系,探听是否有什么政策变化。

虽然大队里有广播,但大多时候都是摆设用的,想听到外界的消息太难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冯敏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源清来访

与其他知青们的躁动相比, 古如月就冷静多了,她知道具体的时间,所以她一点都不慌。

知青们通过各种方法打听, 然而依然没有什么准确的消息,一时间, 上工都懈怠了许多。

六月中旬, 又新一批的知青下来,大家的心瞬时都凉了。

如果政策有变化,那怎么还会有知青下来, 一切不过是他们想太多罢了。

夏天的夜晚还是很凉爽的, 知青们聚集在门口聊天, 蓝清丽和齐燕燕来找古如月聊天。

无非就是抱怨新来的知青屁事儿多, 天天在那边叫嚷, 找老知青帮忙, 烦人得很。

古如月点了下头, 倒是赞同这个话, 今年新来的知青确实比去年的知青还会折腾。

这两年有的知青找了门路回城, 有的结婚了, 总之变化还是不小。

而古如月一直以为蓝清丽前年过年回去后就不会再来,谁知道她过了年继续回来, 相比以往也安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