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重路漫(9)

作者: 经琢 阅读记录

而安琪呢,依然像假装不知道谁是文蚕般,走自己的路,甩自己的马尾辫,只是,从那时起,她那飞扬的马尾,在匆匆路过的文蚕面前,往往拘谨得驻足不动。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又假装彼此都不存在。这样隐晦的期盼,慢慢撑起了文蚕懵懂青春时期青涩的美妙。

转眼就上了高中,他们依然是同年级不同班里,装作互不知道的同学,只是这四年的初中生涯,给文蚕心里注入了太多佳酿,来源于期盼,来源于想象,虽缥缈,却由单纯的烂漫变得醇香,至少文蚕是这样的感受。这懵懂中透着期盼的暗恋,竟没有丝毫的煎熬,反而让文蚕乐享其中,甚至滋养其中……

文蚕和安琪上了高中,谣言也似一缕透明的细线,装饰着两人共通的那一点儿联系。只是高中时候的谣言,变了些别的意味。

初中升高中,在当时的小山城,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文蚕所在的班级,有一半以上的人,另谋它路,或者去了技校,或者直接出去工作。曾经一个和文蚕不对付、打过不止一次架的男生,初中期间也是个叱咤风云的小混混,毕业后,直接去县里唯一一家打铁皮的师傅那里做学徒,用铁皮打制铁桶、烟囱、煤炉子等生活用具。文蚕每次上学的路上,都会经过他做学徒的那个地方,只见一个十六、七的男孩,弓腰低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张张银亮的铁皮上,沉默而专注。再后来,文蚕上了大学,工厂流水线制品,也占领了这个闭塞的小县城,没有什么特色的个人手工业被大幅淘汰,那个初中毕业走上打铁皮之路的同学,在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正要出师之际,不得不再次另谋它路……

因此,随着文蚕和安琪升上高中的初中同班同学,少了许多,且和文蚕同一个班级的男生就更加少了,这些男生中,能够跟文蚕讨论他和安琪谣言的,简直凤毛麟角。当只有少数人开始“传谣”的时候,这反而成了一种暧昧的暗示,就是媒婆般的八卦和撮合……

反观安琪那边,也是同样的规律,能够跟安琪讨论谣言的女生,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不屑于谈,只有一个她的闺蜜,愿意跟她谈。只是,这个闺蜜明显不是损友,且正义感爆棚。她教育了文蚕这边做媒婆的男生,让这些男生信服地向文蚕道歉,并声称以后不再传文蚕和安琪的谣言了。文蚕不得不向安琪的这位闺蜜偷偷束起大拇指,一般人可真做不到。不得不承认,同年龄段的女生,要比男生在事情的处理方面成熟许多,在文蚕以后所经历的一次次事件中,此观点不断被证明,且,越是开放、富裕的地方,越是如此。男生一般是经历一次次碰壁、熬心、低谷后,瞬间成长起来,当然,这些碰壁、熬心和低谷,也是成长必付的代价。

这样也好,文蚕也觉得,两人已经过了,需要别人的瞎搀和,来蹭热度的阶段,这只会让事情更尴尬,安静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会让一切都更加真实,这种隔着一层窗户纸的状态,挺好。起码文蚕觉得,这只是一层窗户纸。

可是,当有个诱惑的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要不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立刻便有另一个声音在文蚕耳边响起:“开什么玩笑!别干傻事!”

每当此时,那要捅破窗户纸的手指头,竟有千斤重的感觉,像顶着一座山的压力。安琪在文蚕的眼里,依然是那个初次心动时,几句话就能震慑人心的女孩;依然是那个不论学习还是什么,都出类拔萃而自信的女孩;依然是那个,自己只能安静坐在台下,仔细欣赏的女孩。虽然文蚕也曾享受踢足球时众星捧月的感觉,也曾窃喜课堂上妙语连珠的乐趣,作文里纵情百合的抒发,但在面对安琪的时候,只觉得自己是个平庸的看客。多年后的文蚕,百思不得其解这矛盾的内心由何而来。直到经过了一团乱麻而煎熬的生活后,才隐约看清了些那时的自己。

不论是踢足球,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辞,无非是寻找出风头时的快感,而这种快感,便是多年来文蚕都不曾体验过的自信,当然,这自信来源于别人的反应。但在他面对安琪的时候,文蚕更接近于真实的自己,那个自卑不已的自己。于是,哪怕只是向前一步,似都隔了万水千山。

其实,仔细想来,文蚕和安琪能走到现在这种有些尴尬,且在外人看来有些暧昧的状态,完全是流言蜚语的推动,文蚕没有做任何或积极、或消极的回应,只是在随波逐流,且暗自窃喜这随波逐流。

日子就这么推着文蚕向前走,文蚕在学习之余,看看同班男女朋友的幼稚游戏,应邀他班的足球队踢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写一写持续更新的仿造小说,然后被其他班的同学借去传阅,当语文老师督促学生写日记并要求交作业的时候,文蚕就甩一大堆小说文稿给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十分无语地把这些非常肤浅的小说文稿退了回来,不知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