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论魏晋(544)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渤海郡官方牵头的矿业网络,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部分的矿主因无法避免的矿难所带来的的经济损失,将各地、各种矿物资源整合起来,建立更加成熟的渤海郡工业网络,避免因工业技术等问题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户籍政策落地,渤海郡已成了大批工人迁移的目的地,在没有户籍等福利政策的情况下,依然有人民向本郡迁徙,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导致,也说明了户籍政策落地迫在眉睫。辽东方面有官方的介绍,一直以来都是根据官方需求选择劳动力,需要交纳部分介绍费用,虽然带给部分扶余人以方便,但很难满足大部分群众的需求,本次遇难人员就是其中一部分。目前政府方面应当积极鼓励非官方介绍机构加入渤海郡,联合渤海-辽东共同发展,也为适合的辽东人提供部分就职岗位。

四、规范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公民权益,确保民众有法可依、执法部门执法必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最后提供规范专业的法律咨询与服务,联合渤海郡有资质的法律咨询的工作人员确保服务的及时有效,也确保公民了解、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某年某月

今天在搞行测……

写的不好,凑合看下……

第248章 不见黎明

北方的新法实行起来,有些磕磕绊绊,尤其是分配土地的政策上,很多有很多问题,怎么分地,分给谁,好的坏的怎么评判,都是非常考验刚刚到基层的学生们的。

好在,这些识字会算的基层公务员们大多也是贫家出生,学校还会放农忙假支持,所以这些问题虽然麻烦,也还算能搞定。

最主要的是,这些年,无主荒地太多了,土地还处于地多人少状态,分得多了,也伺候不过来,到明年正式实行还有大半年,足够他们摸清情况,盘点土地,做出较为公正的分配。

以及这几年风雪来得越发早了,很多农户开始用牧草和小麦混着种,养一些牛羊,做为抵抗风险的财产。

去岁草原的白灾极为惨烈,肖妃一整个冬季都在忙碌草原救灾的事情,但还是有很多小部落,永远地被湮没在风雪之中。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先前带来的数十只绵羊,已经繁育到几百只,其中有很多是杂交的羊种,从中选出一些可以羊毛较为细长的个体,开始了生产羊毛。

只要羊毛可以成功,那么草原将来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有质的提高。

这对北方和草原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至于说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网上有云玩家叫嚣绵羊会把草根都吃了,造成草原沙漠化,不可以发展这东西,然后惨遭辟谣。

而到三月时,各地的使者们在遗憾与不舍之中,各回各家。

想不回去也没有办法,随意天气转暖,蓟城的商业又迎来了旺季,随之而来的还有物价上涨和住宿紧张,连凉州大马们的小院子,价格都着着天气涨了三倍。

更惨的是工资没涨不说,还因为各地的马匹送货过来,所以竞争瞬间变大,日子过得入不敷出。

没奈何,只能归去。

因为这次回去带了不少好货,凉州的使者们没有再走洛阳——关中——河西的那条路,而是准备走南口镇入草原,顺着黄河河套回到凉州,至于到时是冒险走近路越过阿拉善沙漠回去,还是走天山绕回去,那都是后话。

可惜的是,这次所有的太子们都没能见到渤海公,和谈之说当然便无从谈起,气愤之余也只能遗憾地打道回府。

风萧水寒,王悦专程请假送自己的小伙伴司马绍一路到易水,看着他们上船才遗憾地离开。

司马邺看朋友那失落的模样,很有眼色地没提什么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梗,反而安慰起王悦,说人生漫长,总能再相逢,不必伤离别。

王悦当然也明白,对着兄弟勉强笑了笑,便被后者拉着去吃蛋糕庆祝、不,是调解心情。

异人不是说了么,甜可以带来快乐。

……

司马绍踏上的船,是他从没见过的模样。

本来郗鉴是想另外买船回到南方,但是司马绍坚持着踏上北方的货船,他想知道更多,在北地的这几月,每件知晓的事情,都让他觉得大有深意。

三月,海河解冻,一排拖船已经成为河上最显眼的景色。

打头的大船喷薄着滚滚黑烟,发出轰隆声,而后则用铁链牵引着一大片小船,航行在相对宽阔的河道上。

沿途的河道都有的歇息的码头,拖船每到一地,便会停留半天。

而挑夫们早就已经在码头等待,没有片刻懒惰,便将一部分货物送下码头,另外也会在船上添些货什,船上的商人们每停靠一次,都会兴奋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