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逃宫弃嫡(下部)(860)+番外

作者: 唐妡 阅读记录

“弘晋阿哥,其实你也不用这般愁眉苦脸,背书真的没有什么难的,不管是治国策还是游记,写文的人都不可能天马行空地随意乱写,其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简略写什么,总是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写的,你只要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里面的先后顺序和详略重点,很快就能背下来的……”

她说完,却见弘晋脸上的愁容并没有因为自己这番话而有所好转,当下忍不住皱了皱眉。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这位小阿哥重拾信心,陶沝决定干脆把她自己当年背书的经验也一并贡献出来——

“……就说游记好了,其实不外乎几个重点,特别像是滕王阁、岳阳楼这类的名胜景点,一般都是先介绍其历史沿革,然后说明它的地理位置,就是地处何方,然后开始写周围的环境,就是描述当人站在楼上时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景色,然后再由远及近写内景,也就是楼本身的内部构造,而且这些文人登楼时一般都会大摆酒宴什么的,所以自然而然要介绍一下宴会的场景和参宴者的身份,最后便是抒发一下个人感情了,大抵是感伤自己命运多桀、怀才不遇,或是对当时的政局表示不满,反正所有文人墨客的游记几乎都逃不开这样的套路,真要说有什么不同,恐怕也就是这些文人描写景物时的修辞手法各自不一了……你照这样的方式记,每个点记几个关键词,很快就能背出一大半,不见得一定要按文章的顺序一句一句死记硬背的……”

弘晋听得一脸意外,神情看上去也有些不敢置信:“这样背也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陶沝理直气壮地反问,“奴婢的夫子就曾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让你牢牢记住,而且一字不错地背出来,谁又会管你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而且,弘晋阿哥您难道不觉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背诵诗书,会莫名觉得其实背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吗?你瞧,连奴婢这种资质不佳的人都能在半个时辰内背出来,你肯定也可以的……”

“可是——”尽管陶沝这会儿说得头头是道,但弘晋看上去却仍对背书一事提不起什么兴趣。“像这种游记,就算背出来又有什么用?”

他这话一出口,太子那厢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了,只见他停止喝茶,张了张嘴,似是想要说些什么,陶沝赶紧抢先一步开了口:“那还是有用的,一般来说,治国文注重阐述道理,对文采和辞藻并不讲究,但像《滕王阁序》这样的游记当中还是穿插着许多美词美句的,这个就需要重点记一记,以后自己写文章或是与人交流便能加以引用,诗词也是如此——”

她说完,见弘晋的脸上依旧写满了质疑,又径自接下去道——

“奴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比如,弘晋阿哥你想要夸一位美人,如果你说的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或者‘有一美人兮,宛若清扬’,人家就算觉得你言语唐突也不会怪你,因为她知道你是在夸她,而且还会觉得你很有学问,但若你不会诗词歌赋,只会说‘哇,姑娘你好美啊’,恐怕人家姑娘只会觉得你是登徒子,根本不会搭理你的……何况,以弘晋阿哥你的身份,将来娶的女子也必是大家闺秀,肯定是通晓诗词歌赋的,你们到时候总是要谈话了解彼此的吧?如果人家姑娘随口说一句诗词,你答不出下句或是不知晓其出处,那气氛岂不就尴尬了?譬如人家说一句‘身无彩凤□□翼’,你就算说不出出处,至少要能对的上‘心有灵犀一点通’吧?万一你什么都不知道,难道要接一句‘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么?”

“噗——”此语一出,太子那厢再度喷茶。

弘晋见状连忙偷偷瞄了自家阿玛一眼,眉眼弯了弯,又转头看向陶沝,问话的语气也染上了一分明显的笑意:“你该不会就是为了这个才读书的吧?”

陶沝倒是没否认:“这也算是一方面,不然胸无点墨,如何跟别人交流呢?总不能每次一见面就问别人今天吃了什么吧?”说到这里,见弘晋又想笑,陶沝停了停,换了种语气继续道,“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奴婢的夫子跟奴婢说,你好不容易才来到这个世上,难道不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吗?除了大清之外,这世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国家,不同的民众,不同的风景,人文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读书的话,你就永远无法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如果只是待在一个地方坐井观天、混吃等死的话,那又何必千辛万苦来这世上走一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