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429)+番外

作者: 七流 阅读记录

赵教授拿出纸笔,稍微算了一下,比较保守地回答道:“七千六百五十万。”

赵志锐是个没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这数据算出来的时候,手都有点抖。

剩下几组,报价也在一亿上下徘徊。

乔御思考片刻:“那凑个整,就申请十亿吧。”

会议室内顿时寂静的像是太平间。

喻寒溪觉得自己已经是胆子大的了,但是没想到乔御比他还能想。

三千万才要了三个月,转头要十亿……

喻寒溪的心头有些沉甸甸的。

他之前和清大闹崩,也是因为实验经费。

喻寒溪做实验,算了一下,要八千万,领导磨磨唧唧拖进度,都两个月了,申请书还在学校内的打转,一问就打官腔。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的项目,但是喻寒溪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想证明自己。

于是他去了能给他八千万的地方。

当时他和施文吵架,说生科院一年经费八个亿,给一群废物经费,不如省省把钱给他。

他移民已经8年,渐渐也没有二十多岁的时候那么尖锐。

有时候也能理解,为什么上面不会给钱。

比起一些立竿见影就能看见成效、直接改变人们生产的项目,基因领域的前景广阔不假,但是太过于超前。一时之间,有些研究甚至找不到有什么用处。

实验室的成果,在5年、10年、乃至30年后,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常有的事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设施跟不上,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再好,也没办法变现。

你能保证实验室里,发现“反义寡核苷酸降解靶标后能调节基因表达或改变pre-mRNA剪接”这种事,在当今社会一定比天桥底下10块钱一瓶的“毒蟑螂药”有用吗?

……

不过喻寒溪转念一想,揣测乔御能不能要到钱,其实很没有必要。

反正他就是个临时工,时间一到就要回去的。如果没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实验;在实验室用蒸馏水煮奶茶,对他来说,也是没有关系的。

*

科研狗李华,在实验室打了三个月工,终于接收到来自老板的新任务。

和他一起的,还有前辈王小明同志。

乔御丢给他们一堆资料:“这是我给《细胞·遗传》撰写的综述。这是过去三个月基因实验室的论文。这是几位教授那里总结的材料。你把这些整理一下,中文就行。”

说完,乔御又花了二十分钟,理了个大概的提纲:“拿去照着写吧。”

李华道:“好的。什么时候要?”

“这周。”

王小明小声询问:“能问问整理这个干嘛?”

“申请经费。”

一提钱,王小明可就不困了。

不需要担心科研经费烧完的日子,真的太爽了。

现在他在实验室,都是带两层腈纶手套……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

“这次要多少?”

“十个亿。”乔御回答,补充了一个字,“吧。”

不管在说正事还是开玩笑的时候,乔御的表情都没什么变化。

以至于王小明和他对视一分钟,才确定对方说的是真心话。

几分钟后,李华和王小明表情梦幻,同手同脚地走掉了。

第185章

在乔御的带领下, 实验室一向雷厉风行。

不到6天,在王小明和李华的废寝忘食之下,长达144页的申请书宣告完成。

来交作业的时候, 李华形容枯槁, 让乔御很是意外。

乔御:“你这是……?”

李华挺起胸膛:“还好, 也就三天睡了4小时而已, 我年轻, 还撑得住。”

虽然这144页里, 有一半都是引用的资料, 但至少剩下72页,全都是王小明和李华的心血。

乔御高度赞赏了两人的工作, 并且花了一周时间修改,最终把新的项目书提交了上去。

他觉得, 这份项目报告已经非常翔实了。

但是乔御还是第一次申请这种过亿的项目, 因此心里也没个底。

直接叫价10亿, 也是给上面一个砍价的余地。

乔御觉得吧, 只要最后批下来的钱在6-8亿的区间内, 也不是不能接受。

如果以科研经费为标准, 把各级学者分门别类的话的。

最顶尖那一级的,属于十亿圈。诺奖级学者、冷泉港邀请的几位终身教授, 都在这个范围内。工作十年,烧个几十亿不成问题。还有大把企业拿钱给他们烧。

次一点的, 就是世界XX中心X主任, X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XX奖得主,属于一亿圈。

用钱做单位,“亿”就是划分一般厉害学者, 和顶级厉害学者的关键点。

当然,这里的钱指的是美金。

别看有时候,一个小县城的经济发展,都要花几十亿。但是不同的是,小县城发展能帮助整个县城几十万人口,而且是十年、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