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衫薄【CP完结】(4)

作者: 朕心甚累 阅读记录

这夜无法入眠的显然不止太极宫内的那对君臣。

中书令王全鹤冷眼瞧着聚集在他府上的同僚,沉声道:“诸位还是早些拿主意吧,这事拖不得的。”

座中一人战战兢兢地开口:“王相,这可是通……”

“噤声!”王全鹤瞪了他一眼,厉声制止道:“什么话都敢说出口,你想死不成?”

这做都做了,怎得还怕人说?堂下之人在心里嘀咕。他思索了一阵,最终带着掩饰不住的胆怯开口道:“可是……这……这被发现了就是族诛啊。”

“你怎么不说这是从龙之功,可荫妻蔽子?”王全鹤反问,堂下却无人应和。他们在大周已是难得的高位,甚至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为何还要搭上全家的性命去博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从龙之功?

旋即王全鹤又劝道:“到时候李濂进城,为着个名正言顺,约莫是不敢动陛下的。可他总要找人来顶罪,那不就是你我这些人吗?你们觉得李濂有个仁义的名声,就真的是仁义了?那当年李家出事的时候,在座的谁敢说自己未曾落井下石?”

这便涉及到多年前的一桩旧事。这事简单来说,便是李濂的兄长李沅兵权太盛,引得君主猜忌,先帝便暗中下旨在某次战役中暗害了李沅。那时候李濂年纪尚幼,李家也没什么能挑大梁的人物,于是墙倒众人推,几番落井下石之后,原本权势煊赫的成国公府眼看着就败落了下去。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之后几年甸服叩边,先帝竟再次启用了李濂。也不知是朝廷实在无人可用,还是先帝仍念着与李家的旧情,给到李濂手中的兵权比昔日李沅在时还要多上几分,总之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的局面。

王全鹤如今惴惴不安,有几分缘故便是害怕李濂进城后再行清算。

但这样想来,他们难道不是更应该尽力守城、以拒叛军吗,为何还要给李濂送去一张投名状?寂静了不过片刻,就有人问出来了。

“我还不知道守城最好吗?可是怎么守?”王全鹤眼神扫过在场众人,低声说道,“城内的兵力你我都清楚。李濂若要攻城,仅凭那帮扶不上墙的禁军能抵挡多久?更别说李濂在外面粮草充足,他便只是围着,也能把城中众人困死。”

见始终无人动作,他便向角落隐蔽地使了个眼色。得到示意的人上前一步,做出神思熟虑的样子,咬牙说了一句:“便依王相所言。”随即拿起笔墨,在文书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姓。

有人带头,剩下的人思量片刻也纷纷上前照做。

王全鹤收好那份签了几十人名姓的文书,转身招来一直候在屋内的卫士,嘱咐道:“去吧,我与众位大人的性命,可全托付在你手上了。”

卫士依照王全鹤之前吩咐过的流程,立刻行礼,向他承诺:“必不负主人所托。”

——

第5章

比起这些人,在城外的李濂显然要惬意得多。

军中惯例,逢年过节皆有赐膳。虽大战在前,但在这仅次于正旦的大日子里,李濂还是遣下属去京城近郊买了羊宰杀,使众将士分食。

不是没担心过禁军会在此刻出城袭营,但被方才放在他案头上的东西打消了顾忌——京中的重臣上书与他,说愿弃暗投明,明日即可开城门以迎大军入城。为表诚意,上面还有他们亲笔签名与花押。

将文书交付与长史处置之后,李濂竟觉有几分好笑。他围城不过十日,陈昭还不肯迁都坚守长安,朝中半数重臣就已撑不住来降,君臣离心至此,古来罕见。但转念一想,如果朝中君臣齐心,他哪里能一路行军至长安城下?

胜券在握的李濂甚至颇有闲心地走到营灶附近,让吃饱喝足的军士去城下对守城的禁军喊话。

长史温乔轻咳一声,打断他的观望,问道:“主上想让属下如何回了王令?”李濂将王全鹤的降表交给他,只表明了一个收下的意思便再不发话,任由他处置。

“问我做什么?不是说了让你看着办么。”李濂转头,叹了一口气慨叹道,“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以后入台阁理国事时要怎么办呐。”

成败一系的事情也能叫小事?温乔甚至顾不上为李濂所透露出的那点“入阁封相”的意向窃喜,当下只觉得头大如斗。虽说即使没有这一出,李濂进城也不过是早晚问题。可王全鹤那是大周的中书令、两朝老臣,是文臣第一人,他联合众人来上书就代表长安留守的臣子们全都要奉李濂为主。这些人将来都会是自己的同僚,甚至其中几人的官位还可能不在自己之下。未得李濂明言,温乔哪里敢随意处理?

“你去回了他们,明早开明德门,署过名的人都在门外候着,不来我便不认。”李濂抬起下巴,语气中带了几分轻蔑,“兵临城下时才想着归顺,总得拿出些诚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