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西晋当太子(62)

作者: 疯子161414 阅读记录

“呵呵,臣从不妄言,恭喜殿下再添一猛将,这下右陌刀将终于有了着落。”

“如此骤然擢升此人,再加上他是个胡人,这样做会不会引起他人不满?”司马遹虽然很想让李特担任陌刀将,但他也怕因此打破军内军官升级的平衡。

“殿下多虑了,不如让臣助殿下一臂之力如何?”

说着祖逖拿着一把陌刀跳入场中,大喝一声:“壮士,可敢跟吾较量一番?”

正舞得兴起的李特,闻言顺势收刀站立,抬头一看,一位身长八尺的大汉也拿着一把大陌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场中,“请问阁下是?”

“哈哈哈,壮士莫担心,在下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看阁下武艺高强,遂起了想要比较的心思,如此壮士可敢跟在下斗上一斗?”祖逖害怕对方有什么心理负担,因此并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号。

李特也看出对方的身份不一般,但是他对自己的武艺十分有信心,因此毫不畏惧的一晃手中的陌刀,手一伸,“请!”此时校场上已聚集很多人,他们纷纷注视着场中打得不可开交的二人。

此时祖逖跟李特已经交手了五十回合,二人不分胜负,围观的人纷纷高声叫好,又交手了十几个回合,祖逖用刀架住李特的刀柄,然后高声道:“壮士果然厉害,祖某佩服!”说着他就主动跳到一边。

祖逖边喘着气,边开口问道:“在下祖逖,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什么?阁下就是名闻关中的祖士稚?在下姓李名特,字玄休。”

同样在喘气的李特一听跟他较量的人是祖逖,顿时激动起来,同时底气也充足不少,毕竟能跟祖逖较量百余回合的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时司马遹带着众人走了过来,李特众人看到太子之后就更加紧张了,以前他连郡守都没见过,更别说云端之上的太子啦!

“草民李特参见太子殿下!”

“哎,壮士快快请起!”

司马遹一听对方叫李特,再加上对方身手不凡,心里就有些怀疑,此人就是历史上成汉政权的成立者李雄的父亲。

历史上李特身长八尺,在兄弟四人间排行第二,并与其兄弟都精于骑射,以武略闻名,乡里纷纷归附李氏兄弟。西晋元康八年(298年),因齐万年叛乱使得关中混乱,加上多年饥荒,李特兄弟于是与关中流民一同入蜀。

原本朝廷不容许他们进入蜀地,仅让他们留驻汉中等地,并派侍御史李苾前往慰劳并监察,不容许他们经剑阁入蜀。但因李苾受贿并上奏朝廷,故此李特和一众中流民都得以在益州和梁州一带居住。

后来因不容于蜀中当地世家,不得不叛晋自立,通过一系列斗争,最后李特中计被杀,但流民部队并未因此消散,反而在其四弟李流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而他的儿子李雄更是称帝割据蜀中。

“玄休,孤看你武艺高强,可愿意担任右陌刀将之职?”

司马遹满眼笑意的看着李特,其中的欣赏之色怎么也掩盖不住。李特也吃惊不已,他没想到太子一上来就对他委以重任,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兄弟,更是兴奋不已。

李特兄弟几个不过是仗着拳头硬横行乡里的土霸主,在现代估计也就是个混混头头,现在突然被国家副主席聘请为中央警卫局的统领,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谢殿下厚爱,臣等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这次李特算是一步登天啦,从一介草民一下子成为太子心腹之将,让他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跪在地上磕头不已,他的那些兄弟们同样替他高兴。像他们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草莽英雄,若是没有天大的机遇,一辈子也别想做官。

司马遹看着四周士兵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他高声喊道:“孤知道你们羡慕玄休可以一步登天,但是你们别忘了,那是玄休自己争取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自认为可以在武艺上比得过玄休,孤同样也能让你出任陌刀将。怎么样?有人愿意试试吗?”

司马遹一番话顿时打消了一部分心中的不平之气,毕竟刚才李特可是真刀真枪跟祖逖斗了不相上下,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有哪些自知之明的人顿时息了其他小心思。

“玄休,你旁边这几位壮士是谁?能为孤介绍一番吗?”

司马遹早就注意到跟随李特的几个人,尤其是跟李特长相接近的几人,若是他没猜错的话,这几人应该就是李特的几位兄长、弟弟。

历史上李特兄弟几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对于极度缺乏人才的司马遹可不想错过他们。

“殿下,这几位分别是臣的兄长李辅、三弟李痒、四弟李流、族弟李骧,兄长你们快来给殿下行礼。”李特赶紧将自己几个兄弟介绍给司马遹。

“见过太子殿下!”李特几个兄弟在李特的指引下给太子行礼问安。

“孤看各位都是不凡之人,可愿意到孤这里为子孙后代挣份家业?孤别的不敢说,但只要各位能够尽心为孤办事,将来少不了各位一个列侯之位!”

“侯爷!?真的吗?我……我们也能当侯爷?”

李家几兄弟听了太子的话顿时不淡定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太子。这下司马遹心情大好,不但新收一员猛将,还招了几个中层人才,大大缓解了他的人才危机问题。

众人寒暄完毕,司马遹带着新收的几人,准备好好庆贺一番,刚刚接到消息的周处、司马雅等人也纷纷赶回来参加宴会。

第六十二章 北地郡(1)

“玄休,你祖上是什么时候迁入关中的?”司马遹骑在马上问身边的李特。

通过一段时间了解,司马遹知道李特他们这样的氐族人汉化的非常严重,除了还依稀知道祖上是内迁的氐族人外,其他方面跟汉人没有任何区别。

旁边的李特憨厚地笑了笑,然后地用标准的“官话”答道:“早在建安年间,臣的祖先就迁到了关中,当初臣的祖先由于作战勇敢被魏武帝封了一个小官,然后举家迁入关中。”

“据说当初臣的祖先在和敌人作战时,一连砍了四个敌军骑兵的首级,正好被巡视战场的魏武帝看到,于是高兴之下重赏了我的祖先。”说到这里李特满脸自豪,看样子他很为祖先受到魏武帝表扬一事感到荣幸。

“是啊,当初羌族、氐族都曾为华夏统一之战浴血厮杀、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在因为赵王肆虐关中,导致氐族人纷纷叛离朝廷,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事情。不过,孤知道大部分氐族人还是愿意跟汉人和平相处的。”

“玄休,你知道如何才能消除各族之间的争端与战乱吗?”司马遹突然问道。

李特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一段时间他在司马遹身边,接触不少民族融合的观点,他非常赞同太子提出的“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国家”的观点,也非常愿意让整个氐族融入到汉族当中。

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现实的列子,而且他跟齐万年这种没有汉化的氐人不同,他本身几乎已被完全汉化,因此能够感受到汉文化的魅力所在。而齐万年不同,齐万年只是表面上接受汉人的统治,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氐族割据政权的统治者。

“要想彻底的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纷争,就必须实现殿下所说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理想,只有当我们都是同一种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嗯,玄休你进步不小嘛!说得不错,前朝汉人、匈奴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期间有多少人为之丧命?孤可不想让这种悲剧再次重现。虽然你是氐族人,但是你看看自己跟汉人有区别吗?”

“以后孤要让所有氐族人像你一样,习汉字、读汉书、做汉人,将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氐族人,全部迁到关中、中原、甚至是江东地区,要让他们做真正的汉人。你说那些氐人愿意吗?”

“如果殿下真能愿意给氐族人一个成为汉人的机会,臣相信没有谁能拒绝这样的好事!殿下不知道,其实我们氐族人的生活也非常悲惨,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胡人,若是殿下能对他们一视同仁,臣相信会有更多的胡人投奔殿下。”

“嗯,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不过就是有再多困难,本宫也不会放弃。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孤打算在北地、冯翊两郡试行一下。这两郡基本上是胡汉杂居,胡人以匈奴人、羌人为主,占据了两郡人口的一半以上。”

“若是这两郡能够顺利实现化胡为汉的设想,孤就打算在整个关中推行这项措施,到时玄休一定要助孤一臂之力。”

“殿下放心,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说这话李特倒也真心实意,太子对他有知遇之恩,将他从一介草民直接提拔为一军主将,成为太子心腹之人。而且太子对他非常器重,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郡,太子硬是带着李家四兄弟,留下祖逖等人看守大营。

原来经过一个月休整后,到了元康六年腊月,在司马遹初步完成新兵训练之后,孙秀通过梁王下达了出兵命令,他似乎知道了太子已完成了新兵训练,因此毫不犹豫将太子派往北地、冯翊二郡,负责剿灭两地的叛乱。

上一篇:养“父”难为 下一篇:美人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