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西晋当太子(178)

作者: 疯子161414 阅读记录

裴嶷兀自与拓跋猗卢等人谈笑风生,似乎对司马智充满了信心。

果然,片刻之后,比武场中,司马智正傲立核心,身旁倒了两人,却是左谷蠡王乌巴图与右大将查巴拉。

这下就连场外的鲜卑人也欢呼声雷动,草原民族最重英雄,纵是拓跋猗卢也不禁为司马智的骁勇而鼓掌起来。司马智只用了七八个回合,就将族中最厉害的两位勇士击败了。他偏头朝旁边的裴嶷问道:“裴大人听说你们还有一位勇士叫祖逖,不知与此人相比若何?”

“呵呵,大汗有所不知,司马都尉正是祖逖将军的徒弟,而且跟着祖将军学武的可不止司马都尉一人。更何况与祖逖将军齐名的右陌刀将李特中郎将也教导处几名不凡的徒弟,他们与司马都尉相比不相上下!”

裴嶷的话让拓跋猗卢心头蒙上一层阴影,大晋如此强大,将来驱逐了匈奴人之后,肯定会北伐草原,到那时拓跋部落该如何抵挡?

场中终于平静下来,左贤拓跋普根接着宣布,“第一场胜者,大晋国勇士司马智。”场上又响起震耳的掌声。拓跋普根又道:“第二场比试射箭开始。”

场中这次站出了三十余位射手。胡人最重射击,作战时,若箭术精良,纵近身肉搏不济,也可远距离杀伤敌手。各部落均派出射手,来争高下。

场子上抬出来十余只箭靶,一个个放在五十步外。司马智试着拉了一下弓,正中红心。

鲜卑射手果然身手不凡,大部分射中靶心,于是箭靶又移至六十步远。这次有十余人脱靶,便失去了机会。淘汰了下来。

箭靶逐渐移远,八十步,九十步,最后停在了百步之外。场中只剩下三人,除司马智外,尚有巴图,哈达。一个射手能百步穿杨,已是神乎其技,神箭手的称号也可得之无愧了。

瞄准靶心,巴图,哈达各射出一箭,马巴图脱靶,哈达正中红心,场外喝声一片,众人均大声叫好。

轮到司马智射了,他看了看靶心,张满弓,正欲射去,天边忽飞来一群大雁,八字排开,为首的头雁,带着一群北徒的伙伴,南面而来。司马智鼓足劲,拉满弓,“嗖”的一声射出一箭,领头大雁哀鸣一声,跌落下来,却见司马智的箭正穿过雁首。

“好箭法!”

“好!”

只剩下最后一场比试了,鲜卑人已经连输两场,这次大单于拓跋猗卢亲自下达了将令:要求必须扳回一局,为拓跋部落挣回点颜面。在这种情况下,各部落尽挑精锐组成一百人,由一名万夫长统领,准备与大晋宿卫军比试一番。

可惜鲜卑人这次注定要悲剧了!可以说这场比试是三局中宿卫军赢得最轻松的一次,晋军最擅长的就是战阵厮杀。自从司马遹在新城成军之时起,晋军就抛弃了以往注重个人武勇的训练,而专注于协同合作。

眼看鲜卑三场惨败,有些人脸上挂不住,拓跋比延甚至都有暴起杀人的冲动,不过没有大单于的命令,众人皆不敢乱动。

“哈哈哈哈!”拓跋猗卢果然是个枭雄,大笑之后,他高声宣布道:“大晋勇士果然厉害,本单于输得心服口服,我拓跋部落虽然是化外番邦,但也不是言而无信之辈。来人,把本单于的坐骑牵来,这匹马乃是大宛名驹之后,今日就送给司马都尉了!”

司马智谢过拓跋猗卢,上前牵过宝马退到一旁,这个时候提心吊胆了半天的裴嶷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一群鲜卑族少女,手捧鲜花,来到场内,将司马智簇拥起来。少女纷纷向他献花。司马智两手已捧满了花,仍有少女往他手中硬塞,叫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张开口吃吃傻笑,样子十分滑稽。

又有一位少女,硬抱住司马智,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留下一道深深的唇印。少女手捧一杯酒,说道:“我亲爱的勇士,勇敢的雄鹰,请让我为你献一杯酒。”司马智哭笑不得,眼光向裴嶷扫来。裴嶷示意无妨,随后他才放下手中的花,接过酒,一饮而尽。

在比武之后,拓跋猗卢对裴嶷等人的态度大变,他甚至亲自参与到与裴嶷的谈判当中,大晋与拓跋部落南部就合作问题展开深入而坦诚的谈判!

第一百七十九章 找到棉花了

正当裴嶷、司马智二人在大漠草原纵横捭阖的时候,身在洛阳的司马遹突然接到凉州刺史张轨的急报!

天气越来越炎热,这天司马遹正领着妃嫔在华林园内乘凉,如今他也算是儿女双全了,自从今年二月份羊献容诞下一个儿子,被他取名司马虨外。到了四、五月份皇后王惠凤、贤妃绿珠先后诞下一个儿子(司马臧)、女儿(司马芳)。

而现在淑妃王惠莹也怀孕了,眼瞅着他第四个孩子就要出生了,他怎能不高兴呢?他躺在摇椅上,身边站着扇扇子的宫娥,惠妃裴瑾在一旁拿着瓜果殿下亲自喂他,另一个昭仪蒋俊也陪侍在一旁。

提到这个蒋俊司马遹心中不由得对其怜惜万分,历史上她是司马遹的宠妾,被封为美人、保林,为司马遹长子司马虨的生母。司马遹被囚禁之后,司马遹的岳父王衍连忙宣布女儿与其离婚,太子妃王惠风痛哭而归,蒋俊和太子的生母谢玖则被逮捕并拷打而死。

本来他以为这一辈子不会与对方相遇,哪儿曾想到,登基时他才在大臣们选的妃子中看到对方的名字。想到前世的因缘,他毫不犹豫的点了对方的名字,就这样蒋俊又成了他的妃子。只是这一世注定要比原来好得多。

“陛下,还在为纺织厂的问题担心吗?”裴瑾看着司马遹微微皱着眉头,轻声开口问道。

“唔,有点儿,这都两个多月了,朕交代的事,也不知张轨办的如何了?”司马遹闭着眼睛。一边享受美人们的服侍,一边随口答道,他可是对棉花寄予厚望。

“陛下,这图上画的是什么类型的花啊?”惠妃裴瑾拿起司马遹随手放在桌子上的图画看了一眼,发现是自己从未见过的一种花。轻声问道,“唔,爱妃,这是棉花,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物。”司马遹眯着眼睛回答。

“陛下,棉花是什么?”

“呃。这个,棉花的花朵应该像蚕丝一样。”

“哦!陛下是不是打算用这个缓解羊毛危机?”

“嗯,爱妃聪慧,朕确实有这个打算,只是棉花不太好找啊!早在两个月前朕就吩咐凉州刺史府留意了,可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回音。看来情况不太妙啊。”对此司马遹有点小失望,本来他以为很好办的一件事,没想到拖了这么长时间。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

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华夏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9世纪着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华夏,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后世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

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

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

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

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大约在南宋的时候,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华夏百姓主要的服饰材料。

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

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

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事实上司马遹并不清楚棉花在华夏的种植历史,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凉州地区接触的各国商人比较多,有可能会有人见过棉花,所以他才托张轨在凉州尽力寻找棉花。

上一篇:养“父”难为 下一篇:美人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