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西晋当太子(170)

作者: 疯子161414 阅读记录

大钱颜色金黄亮丽,小钱质地较轻颜色较暗。张宾等各位大臣用手轻轻掂量一下新币的重量,发现这些铜钱的质地确实优良,不由的一阵欣喜。要知道铜钱其实代表着朝廷的威严。一个朝代铜钱质量的好坏能看出这个朝代的国力是否强盛。除此之外优质的铜钱还能很好的安定民心。

想到这儿杜锡掂了掂铜钱问道:“邓大人,不知钱庄准备如何发行洪武通宝?如今市面上可是有许多前朝遗留的铜钱,它们之间该如何兑换?”

“一枚大钱折合十枚小钱。而市面上前汉五铢钱、曹魏五铢钱由于质量很好,因此可暂时可与洪武通宝通用。不过到了明年的时候,钱庄打算逐步收回市面上的这两种钱,争取到明年底实现货币完全统一。”

“至于汉末以来的各种私钱劣币将被完全禁止流通,普通百姓手中的旧钱劣币可到官府兑换成新钱。按照钱庄的估计,准备以一文通宝兑换两个旧钱。”邓冲不紧不慢的说道。

“什么!你是说一个洪武通宝兑换两个劣币!”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杜锡惊讶的叫道,不止是他就连其他人忍不住叫了起来。

“洪武通宝”是洪武朝铸造的第一批钱币。各个材料充足且质量上乘。可以看出工部这次铸造新币花费了很多心血,这样的钱不要说一换二,就是一换五也不会让人感到惊讶。对于众人反应,邓冲毫不意外,甚至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洪武通宝”是有史以来成色最好的,做工最精良的铜钱。

“陛下,以洪武通宝的成色换十个劣币都可以。眼下市面上各种劣币成色很差。做工劣质,且数量巨大。如果按照这种兑换方式朝廷的损失将是难以预计的。我们的财政紧张问题不但不会缓解,反而还会加剧啊!”杜锡急道。

面对众人的议论纷纷一直没做声的司马遹开口道:“这种以一兑二的方式,是朕决定的,这不是在开玩笑。”说到这里,司马遹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邓冲时,对方提出的劝谏之策。

“可是,陛下,这么做对朝廷毫无意义啊。就象杜大人所说的那样,这么做朝廷的损失不小。况且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正是要补充国库之机。这次发行新币就是一个好机会啊。请陛下三思啊。”一旁的裴危也劝柬道,历朝历代朝廷发行新的钱币总想赚一票的。哪儿有一上来就让自己亏本的。

“大家的担忧很有道理,一开始朕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自从邓大人说了一番话之后,朕就改变了看法。”司马遹说罢扫视了众人一眼发现除了邓冲、张宾外,其他人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于是司马遹起身正色说道:“请大家认真想想。若是朝廷这次真的要赚百姓的血汗钱。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很简单,说不定朝廷好不容易才凝聚的人心瞬间就要丢失,在争取民心和解决朝廷财政之间选择,朕宁愿用朝廷的损失来换回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与民心!”

司马遹话音刚落下面又是一片的哗然。但他没在乎众人惊讶的表情而是继续说道:“诸位不用再劝,朕已经拿定主意。至于财政问题,朕已经有了解决方案,等到新币发行之后,朕会向内阁阐述!”

这次底下算是彻底安静了。面对司马遹的强势,无论是张宾、杜锡等太子心腹,还是裴危、王衍等世家大臣都不敢再有异议。而且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座的诸人都非常清楚,因此他们也只能在心底可惜朝廷错失一次发财的机会。

眼见众人有些黯然的表情司马遹不禁在心中叹息了一声。他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朕知道有人还在可惜朝廷白白放弃了一次发财的机会,可是朕却告诉大家。朕决定这么做不仅是为了普通百姓考虑,更重要的是在和周围割据势力打一场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对,就是货币战争。不知大家还记得前汉文帝期间发生的良币驱逐劣币事件吗?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在这个短暂的朝代里,货币体制并未和政治一样地标准化。这种混乱的货币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西汉初期的几位统治者,发行过好几种货币,但效果并不好,主要的困扰是盗铸与贬值:减轻钱币的重量或降低含铜量。”

“直到汉文帝登基的第5年,西汉宣布两项新政策:(1)铸造新币,名为四铢;(2)开放铸币权,民间可以自由铸造,私人铸币无罪。结果由于朝廷推行的新币质量好,使得民间铸币成本太高,使得劣币纷纷退出市场,最终汉朝统一了全国货币。”

“现在的情况和汉初有几分相似,大家都知道无论江东又或者并州、幽州各种私铸钱币盛行,而且质量低下,一旦我们的新币推向市场就能很快占领整个市场。虽然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损失很大,但是若能让我们的货币成为市场上唯一的货币绝对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陛下这是在为今后的统一做准备吗?”在场众人包括司马遹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当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的利弊,因此面对众人给出的这个答案,司马遹只好模棱两可的表示认同。

“邓大人,在下有个问题想请教阁下。我朝铜矿一向紧张,很多铜矿都在并州以及江东境内,蜀地虽然铜矿资源丰富,但质量方面不知可支撑的起朝廷发行新币?我朝要铸造洪武通宝这样好成色的铜钱可是需要大量优质的铜料,朝廷哪儿来如此多的铜矿,收集前朝的旧钱和旧铜器或许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啊。”首辅张宾想了一下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虽然他已经被司马遹说服了,但张宾非常清楚华夏极度缺少铜矿,几乎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钱荒”。后世唐朝如此,后来的宋朝也是如此。宋朝更是三令五申,并在边境设卡,严禁铜钱外流。

司马遹听罢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枚铜币掂了掂问道:“诸位大人难道没发现这铜钱同以前的铜钱有些不同吗?”

不同?难道不是用铜铸造的?不是啊,就是铜嘛。张宾、裴危等人反反复复的看着这小小的铜钱想要看出其中的奥秘来。

却听一旁的邓冲说道:“这钱是用红铜加水锡铸造的。至于红铜是由户部提供的。说实话这批红铜的质量很不错。所以这次的洪武通宝成色才能如此好。”

听到这儿张宾不由楞了一下,他象发现了什么似的连忙回头朝杜锡问道:“杜尚书,户部的这批红铜从何而来?难道,难道说朝廷发现了一个大铜矿吗?”

面对众人的疑问司马遹和杜锡相视一笑道:“是,也不是。这是‘倭铜’。”

“喔铜!”众人一口同声的问道。心想‘喔铜’是什么东西?这不就是红铜嘛。

却听司马遹解释道:“准确的说这是东瀛倭国出产的红铜。东瀛的倭国虽然地贫人稀,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我们知道那里出产白银。当然也出产大量的红铜。这‘倭铜’几乎是以很便宜的价格就能收购到,且数量庞大。中原这些年来战事纷纷,百姓对铜钱的需求其实非常小。用从倭国进口的红铜加上我们本土的铜料完全可以供应朝廷的铜钱铸造。”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晋皇家钱庄

说起这点倭铜还是青州刚刚起航的海军福船舰队的功劳,自从司马遹视察万青州造船厂之后,造船厂就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到了300年底,第一支由三艘200料的福船组成的贸易船队,从威海卫军港出发前往朝鲜三韩、倭国。

经过两个多月的小心试航,三艘福船终于平安回来。他们不但带回来沿途详细的水文地理环境,同时还用船上一艘艘的茶叶、丝绸、织布等商品换来一船船铜矿和银矿。后来大受鼓舞的海军又组织了几次远航,每次都成功运回大量铜矿和银矿。

一开始负责青州军港的朱正非常担心司马遹指责他们不务正业,因此海军方面一直小心翼翼的瞒着朝廷这个消息。直到青州刺史山简发现了一丝端倪后,青州军政两方的头头们才将这个消息紧急上报!

而这个时候邓冲刚刚说服司马遹放弃了通过发行货币发财的打算,司马遹正在为发行货币铜矿不足而担心,谁知青州送来的红铜让司马遹大喜过望。他不但没有下旨申饬海军,反而大大赞扬了对方,要求青州上下必须加大对海外贸易的支持!

至于海军方面,除了保证日常军事训练外,司马遹要求他们立即组织一批专门从事对海外贸易船只,交由新成立的海军贸易局负责。

“这个消息由于刚刚传来,还没来得及与各位沟通,希望各位大臣心中不要有什么芥蒂!”听了司马遹这么一解释,张宾等人颔首着露出了恍然的笑容。

缺乏优质的铜料铸钱是中国历代的一大难题。现在有了这么一个铜原料的供应地就不会再出现“铜荒”或“钱荒”。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意味着国家既能维持铸钱业又维持稳定的铜钱通货。而这些都是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证军事防务的前提。

但就在这时坐在左手第三位的王衍皱着眉头说道:“可是陛下既然我们这么需要铜矿,那干嘛还运回银矿,全都换成铜矿不是更好吗?”王衍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华夏缺乏银矿,银子很少被当做货币使用,基本是用来作为装饰品。

上一篇:养“父”难为 下一篇:美人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