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西晋当太子(132)

作者: 疯子161414 阅读记录

“大家来看,这个荀恺的确并非是徒有虚名,从献这个围魏救赵之计来看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若非本宫当初建立了完备的民兵、府兵、厢军三级军制,这次真得有的头疼了。荀恺以为我们大军在司州平叛,关中就一定是空虚的。他却不知,此次负责平叛的仅仅是部分厢军和府兵,我们还有不少府兵以及少量厢军镇守关中。”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放任叛军去袭击关中,最好是让并州军转向魏郡、阳平等郡,若是能让他们去和公师藩汇合最好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见叛乱限制在中原地区,只要关中地区没有遭受战火波及,战后我们就能迅速恢复全国经济。”

“殿下,该怎么样才能让叛军跟着我们节奏走呢?”

“玄休,可曾听说过姚贾?”

“战国姚贾?”

“对,就是他,此人是始皇帝的重要谋臣,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被赵国逐出境之后,来到了当时的秦国。他很快就凭借才能得到秦王嬴政的礼遇和赏识。”

“后来当秦国兼并六国的战争到了关键时刻时,秦始皇为了防止六国联合,他特意让姚贾携带重金去各国大臣。当时韩、魏两国已经濒临灭亡,齐国因其相后胜多收秦国贿赂,不设攻战之备,楚、燕、赵、魏等国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马上命大臣商议,姚贾自愿出使四国,经过姚贾用重宝和巧舌在四国间周旋,果然四国都不肯出兵,而愿与秦国交友。四国的最后抗秦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姚贾回来报告成果,秦王大喜,封贾食邑一千租户税,拜为上卿,然后,秦王将四国各个击破,最后统一华夏。”

“孤向大家讲姚贾的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使间计的重要性。如今局势有可能脱离我们的掌控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因此孤打算让情报署的密谍到并州以及叛军大营使间。最好能让司马腾放弃出兵河东的打算,这样我们的关中就安全了。”

“另外,大家别忘了,从军情司送来的情报看,此时东海王还未拿定主意,并没有说‘并州军’一定会兵出河东。也就是说渡黄河取关中这件事东海王还在犹豫,而我军正好可以趁着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主动诱敌深入、决一死战。这样一来,即可解关中之围,也可在虎牢关之战中取得胜利。”

司马遹的话才落地,急性子的苻洪激动的说道:“殿下的想法是好,可是哪能事事如殿下想的那么好?如果叛军最后没有上情报司的当,反而继续出兵河东,那我们岂不是要面临丢失关中的可能性?”

“最关键的是,万一我们在虎牢关失败了呢?我们一败虎牢关,二败洛阳,到那时再回救关中恐怕为时晚矣啊!不可能,根本就不可能,这个计划不可行。殿下,我们不能这般冒险。”

司马遹非常理解苻洪的想法,他和姚戈仲出身关中,可以说他们的家,他们的亲人,他们的一切都在关中。他们绝不愿意为了中原失去关中,因此苻洪一听说关中有了威胁,他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立即回师关中。

这不能怪苻洪自私,因为当每个人在面临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大公无私。再者说苻洪说得也很有道理,司马遹确实有点想当然了,他怎么能保证叛军会上他的当呢?

万一就像苻洪说得那样,反叛没有中他的诱敌之计,反而真的就西渡黄河,出兵关中,说不定在匈奴骑兵的帮助下,还真能威胁到司马遹的根基。

“嗯,广世的话没错,确实是孤有些思虑不周。”

司马遹这话一出口,苻洪,姚戈仲,李雄三人顿时喜上眉梢,就连李特似乎也松了一口气。唯有祖约稍稍有些不满,他身为虎牢关主将,当然希望太子将主战场放在虎牢关,这样一来将来战争胜利了,他的功劳才不会小了。

“不过,大家要认清我们的战略目的:只有彻底打垮叛军主力,这场叛乱才会平息下去,天下才会真正的实现和平。”

太子的话让大家沉思下去,事实确实如此,只要叛军主力不消灭,就算是他们躲到了关中,依旧逃不掉叛军的骚扰。

“开战这么长时间了,想必大家已经看清,虎牢关前的叛军时最为强大的,只要扫平了这一股叛军,我们就能乘胜打败其他叛军。”

“可……可是,我们该怎么在短时间内打败当前的敌人呢?”苻洪开口问道。

“呵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若我们能够长驱直入擒得叛乱的藩王,则叛军将不战而溃。”太子司马遹缓缓说出了他的打算。

听完太子的谋划,众人终于恍然大悟。大家仔细想想,太子的计策不是没有可能。其中最关键就是如何将东海王、河间王从叛军大营里引诱出来。只要他们一离开叛军大营,以龙骑兵的实力,李特将军的骁勇,绝对能做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好!我们就这么办!”众人终于被太子说服了,大家决定按照太子的谋划进行。

可惜司马遹却不知道,有句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别看这会儿他谋划的挺好,有时候局势并不按照他的想法走。这或许就是人和神的区别,人只能顺势而为,而神却能造势!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决战虎牢关(5)

几日之后,就在东海王还在犹豫未定时,太子麾下密谍终于开始发挥作用。有不少流言开始在叛军大营中流传,其中一条尤其甚嚣尘上,让东海王有点坐卧不安。

“子举先生,你说得可是真的?司马腾真的打算据关中而自立?”

司马越皱着眉头问,若少了并州一路兵马,东海王的实力不但大为降低,而且对其声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司马越的野心可是未来的帝国皇帝,若是让司马腾的意图得逞,他甭说当皇帝了,恐怕他自己的同盟也有可能随之崩溃。

“启禀大王,以微臣之见,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不是臣离间王爷的兄弟之情,就算东瀛公对大王忠心耿耿,只是若受到小人蛊惑的话,这就不好说了。”这几天的谣言也让荀恺失去了冷静,他的话里话外显然也是在怀疑司马腾心怀异心。

听了荀恺的话,司马越也沉默下来。设身处地的想象,若是自己处在弟弟司马腾的位置上,恐怕也忍受不了来自关中的诱惑。要知道现在的关中可不是几年前的疲惫之地,经过三年多的休养生息,如今的关中可是富庶之极。

“如此说来,子举先生之前那个建议竟然不可行了?”荀恺的话终于彻底地撩拨起东海王心底的猜忌之心。

“大王何不试探一番?”

“先生的意思是?”

“大王可遣一信使,通知东瀛公要求其率军南下支援成都王作战。若是他毫不犹豫地听从王爷的将令,说明对方毫无二心。否则……”

“善!先生此言大善!就照先生的吩咐来办。”

这就是藩王联盟的可悲之处。各个藩王只为自己的小利益盘算。一旦整体利益和小团体的利益相冲突,各家王爷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维护小团体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司马遹一直充满必胜信念的底气。

就在司马越怀疑司马腾别有用心的时候,并州刺史司马腾也在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他早就不满意自己屈尊在贫瘠且胡人遍地的并州,司马腾特羡慕督镇中原花花世界的其他藩王。也想早点脱离并州之地,选一富庶的地方好好享受一番。

“大人,这是成都王送来的求救书信,我们要去支援他们吗?”建威将军阎粹拿着求救信问道。

司马腾闻言愁眉不展。此时他内心深处也在犹豫不决。说实话他根本不关心成都王的死活,因此若是没有足够的利益,司马腾绝不会主动去救成都王。

而且东瀛公也有自己的打算,作为关中的邻居,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关中的底细。他一边羡慕关中的富庶,一边又畏惧关中的军力。假如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仅凭并州自身的实力。就是借给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西取关中。

“不知,大单于有何高见?”司马腾抬头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刘渊出声问道,尽管他非常不满刘渊私下里自称汉王的举动,可由于他急需匈奴人的支持,因此他只能对匈奴部落发生的一切睁只眼闭只眼。

“嗯。这个,本单于请问各位一句:若是仅靠我们手中的五万人马能够拿下关西吗?”刘渊没有直接回答司马腾的问话,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其实刘渊看得分明,就凭司马腾和他手中的五万大军根本拿下防备森严的关中。

除非他肯破釜沉舟地将部落中所有的精锐骑兵调来,这样或许还有五成的把握。但由于匈奴人基业初创,实在是经不起大的折腾。而且就算是他有心这么做。恐怕其他匈奴贵族也不会答应。

“这……恐怕不能!”尽管司马腾心有不甘,可也有自知之明。

“刺史大人说的不错,以我们的实力根本拿不下关中。而且本单于敢肯定,只要我们有一丝攻打关中的意图,太子立马就会放弃中原地区回师救援,到那时我们可就要两面受敌了。因此以本单于看来,我们最佳的选择就是联合成都王扫平司州,然后夺取孟津后直取洛阳。”

上一篇:养“父”难为 下一篇:美人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