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过继长孙(104)+番外

作者: 明照万里 阅读记录

说着杂事只当转换心情,明天,第二场试就要来了。

第二场考完出考场,他觉得脚下发飘,头晕脑胀,大概是因为坐在风口,棚子里炎热,两厢夹杂,有些受不住。

幸而他带了一些常备的药丸,回去热热一剂喝下去,又发一身汗,脑子清爽不少。

湖庭想起临走前,他还信誓旦旦说能照顾好自己,现在看来脸真响。

第三场考试的内容是五道时务题,结合经学理论对时政发表看法。

单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难,要结合经学就让人绞尽脑汁了。要知道这些经书最少都有几百年历史,怎么可能就恰恰好的切中主题呢?少不得要偷换概念,牵强附会。

简称胡说八道。

时政题考研的是做事能力,科举成功后外放,最低也是知县,执掌一县的治安军事,如果只是个读死书的书生不懂变通,岂不是陷百姓于水火吗?

第一题,北方的孰束人时常扰边,是不是该把边界线后退三十里?

第二题,北海境经常有海盗骚扰,应该加固防线吗?

第三题,贯穿全国的水清河堤坝又冲垮了,怎么在省钱的情况下加固?

......

每一道都让人挠头,发自内心的让人疑惑,这都是些什么题目!太为难人了!

曾湖庭开始奋笔疾书,把自己的观点一一写上。边界线退一步就是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万万不能退。还要借着地势加固防线,利用现用的山头森林做出迷惑阵。

而海境线太过于宽广,要加固还能把整个岸边圈起来吗?不如改成在浅海边修建瞭望塔,观察近海的情况。

于是没钱修堤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尽量节省,向当地的富商募捐。

想了想,他把烧水泥的法子简单提了几句。往年堤坝都是用木材加泥土的办法加固,水势稍微一猛就泥土被冲散,就容易垮塌。而水泥取材容易也不会被冲垮,是大大的上选。

好容易写完这些,曾湖庭抬头,只听着脖子和僵化的右手咔啦啦直响。他写的投入,天色都黑了。

他抬头一看,不仅是天色黑了,身边还站了一个人挡住光线,难怪觉得黑的特别快。

穿着朱红官衣的人正如痴如醉的看着曾湖庭的考卷,看到他翻转整理恨不得自己动手。于是湖庭默默的把试卷放回原位,等考官看完再翻页。

两人颇有默契,就这么一人看一人翻,一直到天黑,湖庭点了蜡烛。

考场上一天有一只蜡烛,可以照明可以做热食,他已经写完,就拿来照明。

“哈切!”他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入夜后有些凉风,吹的他一抖。

考官终于看完他的考卷,默默离开。

他却裹紧身上的小被子,也顾不上一股霉味。神经一跳一跳,脑子又开始发昏,是前几天被压下去的风寒复发吗?

吸了吸鼻子,他想。

最后一晚在考场里度过,极其难熬,之前一门心思在考试上,现在只听着隔壁的磨牙声,酣声,吵的人根本没法睡觉。虽然闭上眼睛,身体根本不困,硬是熬到天亮。

然后他就觉得自己头重脚轻,更加不适。万幸的是,他已经写完题目,只等着散场。每一秒都变的难过起来,他数着心跳来计算时间。日头从东到西,晚霞漫天,终于等到铜锣响。

这时候的铜锣不亚于天籁,曾湖庭等军士收走试卷,一起身身子跟着晃了晃,眼前天昏地暗直冒金星。混沌中他应该是扶住桌子,这才站稳。

军士看着书生摇摇晃晃站不稳,他见的多了:“没事吧?”

“头晕。”

“着凉了估计,”军士摇头,“出去找大夫,常见的很。”别的不说,贡院门口三家医馆一字排开,就是做了学子生意。

“多,多谢。”曾湖庭稍作休息站起来,他在天字号考棚出门快些,他后面陶兴还要等上几分钟。

岂料刚刚跨出贡院的大门,他眼前一黑。

陶兴也受了风寒,他用手帕捂住口鼻,身上一阵冷一阵热,本还打算出贡院立刻看病,刚走到门口就眼瞧着人直愣愣的往下倒,唬了他一跳。

陶兴赶上前扶住人,也顾不上别的,扯着嗓子喊,“医馆在哪儿?大夫在哪儿?”

周边的人见怪不怪,“前面就是,走上十来步。”每年贡院门口都得倒上几个,病上几十个,要是没有啊那才是怪事。

陶兴连抬带扛的扶着人进医院,自己脑子也发懵,一进医馆脚下一绊成滚地葫芦。学徒扶住他,大喊:“师父又来两个!”

白胡子的大夫出来瞧了瞧面色,把了脉,“刚从贡院出来?”

陶兴有气无力的点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