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日常(146)+番外

“庞老板现下也是越发客气了,上门来坐坐竟然也备些厚礼,实在是生分。”

杨晔示意下人接下礼物,迎着庞展中去了会客厅里,亲自泡了盏茶给庞展中。

两人闲说了两句,庞展中瞧着杨家宅邸,当出杨晔买新宅子的时候他也来过一趟,昔时还不怎么起眼的一处宅子,历经扩修改造,今下竟是比他那宅邸还阔气的多,当然,读书人懂风韵,他那宅邸可是不能在这些地方与之相较的。

那时杨晔在凤香楼上工,也还只是个不起眼的乡野童生,不过几年之间,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先下他见着了人也还得恭恭敬敬叫上一声举人老爷,也幸得当初黄进有眼光,觉着杨晔是个有本事的,一直以礼相待,否则他庞展中纵使在文阳城有些神通,恐怕也难以攀附到乡试的解元老爷,受其亲自斟茶的礼遇。

“此番来是有桩生意要同杨老爷谈谈的。”

杨晔道:“但说无妨。”

时下杨家开的凉串正在文阳城里时兴,之前他并不知古董羹也是杨家开的,他带上家里人生意场上的朋友去吃过几回,回回都给了优惠,细下一打听才知道是杨家的产业。

古董羹在城里的生意如日中天,外县里来做生意的老爷都要去一尝馆子里的奇味菜品,县城里见里头钱好赚,自然也是想分一杯羹的,可惜分明知其原料,做出来味道就是不如杨家的好。

西街前不久也开了家古董羹,菜品和杨家馆子里的都差不多,价格还低些,一时间倒是也吸引了不少客人去,可惜那些杂碎东西没有处理好,去吃了的人直骂寒碜,锅底也不如杨家的好吃,去了一回的人便再没去过第二次。

现下也只有那些外县闻风的人过来没找着杨家的馆子,错去了那处馆子,如今也只有靠那点客流了,老板整日愁眉苦脸,置办一堆锅具,又是人工,投入巨大,现在却本钱都没回来,眼看着就得关门。

这倒是给县城里想效仿的人上了一课,纷纷都望而却步了。

庞展中自知这桩生意沾不上边,即使同杨家关系亲近也不成,但没出一个月,昔时卖给杨家的铺子又开了起来,从先前的糕点铺子转为了一种叫凉串的食物。

还是古董羹里的那些菜品,只不过盘装的生菜生肉变成了煮熟的,且还串在了签子上,浇上了一层香辣的料油,这凉串既像烧烤又像古董羹,可味道却是不同,偏生是凉的。

凉串铺子不大,价格亲民,不像古董羹那么贵,一顿下来就是几百文,吃凉串可一锅一锅的吃,一百二十文,配上饭食,够四五个人下饭吃,这还是豪气的吃法,因为凉串还可以零散着买,素菜一文钱一串,荤菜两文钱一串。

小孩子买一串拿着吃也卖,客人自己带了碗来,买两串回家下饭下酒也卖,味道十分好,最是下饭下酒,很是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庞展中瞧着时下天气还有些倒春寒,这凉串姑且已经这么好卖,若是等到了炎炎夏日岂非更好卖。

于是他便想来给杨晔打量买些凉串到自己酒楼里,供客人下酒吃。

这平民百姓热爱的吃食,老爷们不好意思去买,觉着自降了身份,可若是到了酒楼里吃,那便没那么多膈应的地方了。

杨晔听了庞展中的意思,不禁暗探他的嗅觉倒是灵敏的很:“这桩生意可做,庞老爷若是在我铺子里拿凉串,那便素菜便是七文钱十根,荤菜十七文十根来算,到时候拿到酒楼,庞老爷还可稍稍提点价格,大有所赚。”

庞展中见杨晔答应,十分高兴:“杨老爷实在人!”

杨晔转而又道:“不过若是我把凉串再卖于其余酒楼,那庞老爷的生意可就没那么好做了。”

庞展中沉吟了片刻:“杨老爷说的在理,不知杨老爷是如何打算的?”

“凉串好卖,我打算在别的县城省城也开上些铺子,庞老爷的凤香楼在别的县城里也有产业,若是我的铺子能受庞老爷的照拂,那我也可放心的把凉串只卖给凤香楼一个酒楼了。”

杨晔是想借外县庞展中的酒楼宣传凉串,到时候先在外县庞家的酒楼让客人试吃凉串,看其购买力强在开铺子,到时候势必会分一些庞家的客流,但是同时也与其带来了独家供应的机会。

利弊皆有,只看庞展中的取舍,是否觉得凉串能够长久。

庞展中思量了一会儿,朗声笑道:“杨老爷还是一贯会做生意的,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两人又喝了一盏茶,庞展中这才离开。

杨晔晚些时候便和凉串的管事吩咐了此事儿。

开了古董羹和凉串铺子,收入是明眼可见的,头一个月光是古董羹便赚了三百两,当然,这还没有刨去开销,凉串薄利多销,应当也会有不菲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