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日常(141)+番外

然而县城里的老古董们比县学里的夫子还难缠,说话慢吞吞的不说,还三句话不离之乎者也。

前两回的乡试县城没有中举之人,如此算来他们与这些举人最少的都隔了六年,举人们皆是四五十的人,早些年的考试十分侧重纲常伦理,早辈的举人在这般要求下,自然很是古板,现如今考试注重时事政治,皇帝逐渐注重实干,两方人自然是不太谈得来的。

可又不能失了礼数,也就只能少说话多听老辈的教诲,这无疑是让杨晔和李橙受罪,倒是温寒,听的津津有味,不至于冷了场。

出了宅院,李橙按住自己的太阳穴,呼呼道:“得亏这宴会一年一次,否则不是要人的命吗,我现在脑瓜子还嗡嗡嗡的。”

杨晔和温寒皆笑了一声。

三人相携着上了大街,刚巧进街迎面便碰上了两个粗衣百姓提着药包,乐呵呵的真正谈话,瞧见杨晔后客气的行了个礼:“谢杨老爷布施!”

如此一路上还碰见了好些这般的百姓,不光是温寒和李橙迷惑,就是杨晔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章!

最近发现大家的留言越来越少了~嘤~

第61章

拉着一个人问了话,杨晔这才知道家里请了大夫义诊,他听说阿喜也在那边,便想过去接人一道回宅子,顺道瞧瞧义诊。

见来往去看诊了的百姓脸上皆是喜色,言语间感激赞叹,温寒和李橙也要求去看看,杨晔由着两人。

阿喜在铺子里帮忙写了十几张药方后,见这边秩序挺好,他出门也有一个多时辰了,瞧着时候不早,还得回去早些准备晚宴,同卢圆交代了两声。

正欲回去时,听见外头排队的百姓参差不齐的声音,探头一瞧,竟然是杨晔和温寒李橙来了。

“一路上都在听说义诊的事情,这边当真热闹的很。”李橙摇着扇子道:“我爹正说要开仓布施,却是没曾想也请两个大夫义诊。”

杨晔牵过阿喜,笑着夸奖:“倒是想了个好主意。”

阿喜道:“这、这事儿我可不敢居功,是沈长年沈大夫提出来的。”

沈长年闻声同几个老爷行了礼。

温寒道:“路上听说沈大夫医术高超,如今一见竟觉十分眼生,沈大夫不是县城的人?”

沈长年答话:“小人原是从南水小县城逃难到文阳县的难民,承蒙杨老爷的恩泽,这才有有机会来此地义诊。”

温寒看向杨晔,颇有些惊讶,城门外的难民他自然是见到了,只是没想到难民里还有这般医术的大夫。

杨晔道:“沈大夫确实是流落的难民,这几日我也正在为这事儿愁着,城外的难民足有一两百名,不知该如何安置,今日晚宴,正要和你们两个说道此事儿。”

温寒和李橙听此神情都变得有些凝重。

“那这便到你宅子去。”

几人走后,等着义诊的百姓纷纷议论道:“咱们县城有了这几个举人老爷可真好,有才学让咱文阳城脸面有光不说,为人都还心善,向着咱们百姓咧。”

“那可不。”

温寒的宅子已经置办好了,位置在杨晔和李橙宅子的中间地段,宅子是一进一出的小宅子,虽然不大,但是刚刚落脚,倒是也不需要太出众,凡事慢慢来才踏实,杨晔当初买的宅子也才是个两进院子,近来才扩修大了些。

谈起难民,杨晔便说了那日的想法:“如今你新置办了宅子,家里得有人打理着,若是要买奴仆,左右是要去牙行的,不如到难民群里去瞧瞧,能不能买两个年纪小些的,愿意沦奴籍的回去,权当是做好事了。”

温寒应声:“宅子比村里的房子大的多,确实得买两个奴仆做事,否则我忙着读书,家里还得母亲操持,恐怕到时候没让母亲享福,倒是多让她老人家受苦了。”

现下既然能行些善事,他自是愿意的,只不过外头难民如此之多,他这点也只是微薄之力。

“就是我这里要两个,李兄宅邸里要上两个,那么多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橙道:“主宅里要两个,别处倒是也还能要上三四个,即使如此,温寒说的也有道理,终究是不低事。”

这一层杨晔早想过了,他道:“难民里都是些正经人家,逃难以前不少应当也都有自己的手艺营生,如今正值年节,县城里许多铺子馆子都缺人手,让这些铺子里的老板掌柜放开招揽人的限制,不准对难民歧视,这般难民也好找个差事儿供自己的温饱,再者让需要买仆役的富户都从难民中选人,如此可解决大部分难民。”

温寒眼前一亮:“若是有耕种的乡野村民,那便分到村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