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却非意中人(365)

作者: 白毒不侵 阅读记录

VIP候机室里有专门的休息房间,诸人在这里等专家团。负责两方联络的是市政府秘书处的一位章姓秘书,也是这次考察团的行政负责人。许明几天前曾带郭涵提前跟章秘书认识过,因此翻译团队如果有什么事,就由郭涵代表跟对方沟通联系。

十一点专家团抵达,章秘书通知郭涵带队到商务VIP登机口,在那里两拨人马第一次见面,各自问候后便先都提前登了机。这趟长途旅程要在天上飞十一个小时,虽然不是包机,但团队包下了商务舱,路上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供大家加深认识。

这次考察团因为有政府官员的加入,出团性质就带上了一半的官方色彩。欧洲司三处的梁云处长与合作司的杭瑜学参赞是带队领导,其他六位分别是医药学、工业学、农业学、畜牧学、教育行业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再加一位章平章秘书,算下来刚好也是九个人。

飞机一路向西,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不免让人周身疲惫。待航班落地,一众人先上了安排好的车去往酒店休息,准备稍后参加欢迎晚宴。

此时伦敦当地的平均气温只有十几度,体感微微偏凉,刚下过雨的空气很是湿润,带着雾都特有的清新香气。

晚上的宴会由伦敦市政府举办,地点选在伊丽莎白塔附近一座富丽堂皇的教堂式餐厅。由于此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方层面国际出访,所以中方希望能保持低调,因此晚宴不接受媒体采访。

时间走向六点半,所有人从酒店坐上英方安排来接的车。大家已经提前换好了衣服,为尊重英方传统,男士们从衬衫到马甲再到外面的燕尾西装,全副武装一件不落,可谓细节用心。

从酒店到餐厅车程不长,没过半小时便抵达目的地。一下车,一座外形相当华丽的奶白色巴洛克三层教堂建筑率先映入众人眼帘。“教堂”占地不大,且位置比较隐蔽,旁边紧挨着泰晤士河,隐约可以听见码头渡轮传来的悠远汽笛声。

英方迎宾大臣是伦敦市长的特别代表Logan先生,也是伦敦市政府的高级文官。Logan随行带着四名官员,处处接待有礼,两方人员相谈甚欢,整场晚宴并不拘束,聊得非常轻松。到后来大家根据各自关注的领域不同,有区分的和英方人员开起了小会沟通,没过半小时餐桌上就只剩下了两三个人,其他的都散落在餐厅各处,互相交流着各自的内容。

随行译员在此之前已经提前做了分配,薛眠被指派给了负责教育条线的专家王得铭教授。王教授今年六十有七,长途跋涉的飞行让他身体略感不适,而他说这种场合不便请假,所以硬撑着从酒店过来参加晚宴。这会儿老先生脸色稍微有些不济,但精神头很好,一直在与英方负责教育的官员Evan做着密切的交流。

王教授投身教育事业已经四十余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同时其本人也在大学担任授课教授,常年坚持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其间一共带出近千名优秀硕士博士,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其毕生精力,可谓诲人不倦,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这次考察团邀请王教授同行,就是想到英国取取经,一方面学习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先进教育经验,另一方面也想牵线搭桥做个媒,看是否能让诸如牛津、剑桥等国际一流大学与国内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双方往来学习,提升国内大学整体水平,也为中华文化更加走出国门打下一定的基础。

薛眠陪王教授与Evan做着密切的交流,期间老教授兴致勃勃,话题从英国工业革命聊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从中国汉唐盛世谈到故宫馆藏国宝,想到什么就聊什么,薛眠一边做着笔记,一边清晰迅速的给两方充当着沟通的桥梁。

欧洲司的梁主任和合作司的杭参赞不时在各处小会谈间来回穿梭,碰到有需要指导的就加入进去聊上一会儿。

“王教授一直冲在国内教育第一线,您的发言已经能代表大部分教育从业者的心声了。”梁云笑着摆了摆手,对王教授的聊天邀请婉拒道:“我们在您面前都是小辈,哪能班门弄斧。不过政策上的问题我倒是可以给您一些参考,但这个不急于一时,留到后面几天您参观完英方的学校后我们再行探讨。”

“那就先谢谢梁主任了,”王教授笑着拱了拱手,做了个中国传统的抱手礼:“回头我肯定要找时间单独麻烦您的,有劳有劳。”

这厢接风晚宴变成了分组聊天,两方人员收获颇丰,一席饭吃得非常开心,直到九点多才散。

次日开始,团队的行程安排基本上就是分队进行了,比如教育的、农业的、工业的,各自都有自己要见的人和要跑的地。薛眠跟着王教授一组,一早坐上了前往伦敦大学学院的接驳车,准备跟那里的接待人员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