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103)+番外

尤其一向与他不对付的官员,刻意要拿他身为三品大员却于街头失仪之事攻讦他。

面对这些人的质疑,李辉也只能苦笑:“事关女子声名,倒是不好多说,本官也只能背下这失仪的罪名了。”

李辉其人表里不一,他面上光风霁月,又做得一手好文章,在文人中名声不错。他这么一说,倒真有人信了他的话,觉得他是与长宁郡主发生了什么争执,但他不肯说,只是不愿在背后说一名女子的坏话。

李辉还颇有些得意,自己一个素有清名的文臣,和宁映寒这个声名狼藉的郡主,大家愿意偏向谁,可想而知。

他这样做,既没有违背太师的意思,还给宁映寒带去了些麻烦。

但只有这点语言上的麻烦,似乎有些不够解气啊。

随着李辉的话传出去,经过一个又一个人的口相传,宁映寒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似乎愈发不堪。

再加上李辉派人刻意引导,在悠悠之口中,事情逐渐发展成了宁映寒对李辉自荐枕席以获取利益,李辉劝宁映寒自爱,却被恼羞成怒的宁映寒推下了楼。

这样带点风月的谣言,比之前单调的争吵传闻要更得大家的喜爱,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宁映寒得罪过的人们纷纷喜上眉梢,在谣言的建设中添砖加瓦。

尤其武平侯等人,心情舒畅的连晚饭都多吃了一碗。

陆红红吴雪莲等,最近更是积极参加各种女子间的聚会,就是为了和其他人一起讲宁映寒的坏话。

一个人骂多没意思,大家一起骂才是真的愉快。

就在这个当口,李辉被御史台弹劾了。

一开始,他以为又是那几个政敌要弹劾他当街失仪的事,满不在乎。

这官员失仪嘛,只要不是御前失仪,那罪名可大可小,只要陛下无意处置,被政敌说上几句根本不痛不痒。

但没想到,御史台参他的罪名,竟然是强抢民女。

李辉没想到几年前的事会被人发现,慌了一刻又恢复镇定。被他强抢的那位民女,早进了他的后宅成了他的妾,还生了一个女儿。

就算为了女儿,她和她的家人也不敢出面指证他。

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谁想到这弹劾居然还是个二连击。

过了两日,强抢民女的事还没分说明白,御史台又参了他一道强迫属下之妻,以致其悬梁自尽。

听到这个,李辉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他下意识看了一眼太师。

魏太师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暗骂了一声这个蠢货,这时候看他是生怕别人怀疑不到他身上吗?

这事确实和魏太师有些关系,几年前李辉还不是三品侍中的时候,曾在边关任过监军。

陛下重文轻武,派出的监军在边关权力极大,边关的武将都要受他辖制。

时间久了,他自然有些飘飘然。

当时,边关有位边将,叫作倪汤,官职不高,但是有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李辉第一次看见就心痒痒,但他混到这个地位,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强行按捺下来。

后来,一次和南狄的小型交战,倪汤没能回来,据一起去的将士说,他被南狄人击中落马,结束交战后其他人在战场上寻了一圈,却连他的尸体都没找到。

李辉顿时心喜,借着去倪府安慰家人的名头,强占了倪汤的妻子。

对方绝望之下,悬梁自尽。

听说对方自尽,李辉也是吓了一跳,但倪汤妻子并未留下遗书,其他人也只以为她是由于丈夫死亡,才一时想不开。

李辉算是过了这一关,但更让他害怕的还在后面。

倪汤没死,他只是重伤,被路过战场的农人救了回去,一能起身,就立刻赶了回来。

没想到,一回来就听说了妻子悬梁的消息。

李辉假惺惺地安慰了几句,内心却在庆幸,还好倪汤妻子不识字,连遗书都没留下。

但他庆幸地太早了,倪汤妻子虽然没留下遗书,但她将此事告诉了家中的老仆。

老仆一见倪汤,自然如实相告。

倪汤对李辉恨之入骨,当场提上刀就要去讨一个公道,但他砍伤了李辉的左臂,就被李辉的府兵拿下了,关进了牢里。

李辉生怕他被提审时乱说话,便给了狱卒一大笔银子想干脆把他毒死在牢里。

但狱卒不愿意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偷偷把人放了,听倪汤说了事情经过后,建议他上京告御状。

在边关李辉权力最大,但在京里可不是。

倪汤离开后,狱卒自己也连夜带着李辉给的银子溜了。

李辉发现倪汤和狱卒都不见了,问了守城门的人倪汤离开的方向后,猜到不妙,吓得连忙派人快马加鞭给太师报信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