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旧影Ⅱ(19)+番外

作者: 魂兮来归 阅读记录

张铮揽着他的肩膀,前面长顺打开车门。

青禾趴在车窗上往外看,两年过去,天津似乎什么都没变,还是一样的街道,一样的建筑,甚至连街上的小摊儿都是一样的;但又像变了很多,街上来来往往的,不再只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天津老百姓,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有穿着木屐的日本人。人们身上穿的衣裳也不再是他印象中的长袍马褂,很多人都穿起了西装,大冬天的,不知道他们冷不冷。

张铮不轻不重的扯了一下他的头发:“看迷了?”

青禾“哎呀”一声,“头发,疼,您别扯啊。”

张铮笑了一下,说:“要在这儿待半个月呢,你还怕没时间看?”

青禾转身扑进他怀里,软软道:“大少,谢谢您,我都没想过自己还能回来。”

自打上了火车,青禾像是回到了十四岁。

那时候他还小,没见过世面,像是一个小土包,唯一值得怀念的,是当时的天真热切,是少年的无知和简单的喜悦,哪怕在浴缸里泡一泡,都能让他觉得很快活。

他在张铮身边,变成了最柔顺最乖巧的样子,活泼与天真都深深藏了起来。

青禾头一回在人前亲上张铮的脸颊。

“大少,我真的,很高兴。”

【作者有话说】:入V啦,还是谢谢诸位支持,很希望你们能喜欢。

第19章

张铮此行很是低调。

所有人都知道关外有位张大帅,也知道他的接班人张少帅年少有为,却鲜有人亲眼见过这两父子的真容,哪怕是相片儿。

而“因遇刺重伤,修养在家”的张少帅,怎可能舟车劳顿,赶来天津?

青禾在公馆等待张铮,他去拜访本地一位大儒。

张义山在马背上得天下,却清楚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吾此位得自马上,然不可以马上治之,地方贤俊,如不我弃,当不辞厚币以招之”,一时成为美谈,随之而来的回报亦不可小觑。

东三省的教育问题他一直都很重视,奉天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延请最优秀的教授,给予他们最优渥的薪水,自然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张义山甚至还责令教育部,送其中有志向、有学识、有热忱的学生去往外国留学。

作为张义山的独子,张铮怎么可能不重视教育?

青禾捧着一本张铮在德国带回来的书,试图译成汉语。

他学了这么多年的戏,唱功连最挑剔的师傅都常常夸赞,当然不可能差,但一涉及德语,他的舌头便不再灵巧。

张铮曾逗他,说你乖乖唱你的戏,不要在这上头白费功夫了。

青禾努力许久,无甚进益,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放下这一道,转而在纸面上下功夫。

敲门声响起,青禾揉了揉后颈,说:“进来。”

张铮的保镖之一,山东人王永泽,推开门,说:“大少吩咐送您去见他。”

青禾放了书签,阖上书,点头道:“我换身衣裳。”

饭店。

青禾将围巾解开,侍者双手接过,妥当收放。

张铮坐在对侧,扯了扯领带,脸色不虞道:“这些所谓的大儒,眼睛都长到头顶上了,真觉得自己肚子里那几滴墨水有多了不起,惹急了老子一枪崩了他!”

他很少露出这么挫败恼怒的样子,青禾不由问:“是那位吴先生说了什么吗?”

“别提了,”张铮灌下去一杯冷水,说:“往后就是他想去,我也绝不请他!”

青禾有些好笑,越过铺了漂亮桌布的桌子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别动这么大气,他不去,还有别人呢,咱们又不是非他不可。”

他想了想,又说:“我记得从前听人提起过,说有一位唐松年唐先生,是前朝的举人,后来不能忍受官场鄙习辞官回乡。大少,不如去问问他,愿不愿意到咱们那儿执教。”

张铮皱眉:“唐松年?我怎么没听说过?”

青禾抿唇笑了笑,“唐先生不喜欢出风头,和那些成天抛头露面、不做学问只想着上报纸的人不一样。”

“我让人去打听打听,”张铮抬手打了个响指,说:“咱们先吃点东西。”

自然是很丰盛的一餐,黄油焖乳鸽、德式牛扒、罐焖牛肉、红菜汤,连青禾都吃了不少,他悄悄摸了摸圆滚滚的小肚子,不好意思道:“大少,我吃太多了。”

张铮抬了抬下巴:“还有两道甜品,你尝一尝,我先去和长顺交代个事。”

长顺和几个保镖都在饭店外,张铮一向不喜欢身边跟太多人,但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刺杀之后,他还是决定安全为上。

透过玻璃窗,青禾看见大少将手架在长顺的肩膀上,在他耳边说着什么,且这么短短一会儿功夫,他手里已然夹着一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