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小美人(86)

作者: 慕容六六 阅读记录

于是偶尔吵个架,第二天回来照做不误。对老范来说,这就是他的铁饭碗。

农户们往往还顾忌一点老范的面子,可知青们就不了。他们本身在城里就吃得比这儿高强,年轻人也耿直,直接对老范指出了意见,“我说范师傅,你也是十几年的老厨子了,怎么做菜的手艺这么多年一点都没进步呢?现在处处都要求讲进步,您倒好,我也来插队三年了,三天两头都是这两三样,味道也不变。还不如上回来那小姑娘呢!您要是有空,我看还不如去跟人家多学学。”

老范听到这话不乐意了,嚷嚷道:“我做了一辈子菜了,那个黄毛丫头算个什么?还用她来指点我?”

正在排队打饭的白明时,恰巧走到老范跟前,“范师傅,您这话就不对了。论文化知识,我们每个知青都比你们丰富,可为什么要下乡插队?因为我们要谋进步,要不断学习,从劳动中学习。您也是群众中的一员,小武给您提建议,也是希望您能多进步。这菜,平心而论,确实一般般。”

老范登时就把大勺一摔,“不乐意吃啊?不乐意吃滚,有的是人想吃吃不上!我看你们这些知识青年就是城里好日子过多了,就应该来多过过乡下苦日子。饿你们几顿就老实了。”

一句话犹如激起千层浪,半数的知青全都纷纷摔响了饭盆子,向老范发起了不满。“什么意思?凭什么要饿我们几顿?”

“你这是对我们知青有意见!”

城里知青跟农场原住民之间的矛盾积怨不是一日两日,有了大队的调解,互相也就各干各的,大多时候相安无事。聪明人这时候也就息事宁人了,可老范偏偏不是,他在这个大食堂已经独大惯了,哪里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劝告?

直接一甩膀子,差点就要跟人干起来。

等陈俊良等人赶过来,才把阵仗拉开,老范照例扬言要撂挑子回家种田不干了。

吕凤英深深地瞧了老范一眼,心里的不满更重了。

旋即忙给知青们宽慰,“范师傅就是这样牛脾气,不是真对你们有意见,大家赶紧坐下吃饭,不吃饭就凉了。我这里有别人送的三罐辣椒酱,大家中午分分吃吧。”

辣酱?看到那小罐子,白明时就明白了这是胡娇娇的手艺。心里道:这小丫头还挺聪明。知道拉拢人心了。

胡娇娇的辣椒酱,一下子勾起了各人对那天土豆炖茄子的回忆,纷纷肚子里馋虫大动,嚷嚷着要把胡娇娇请来做菜。吕凤英二话不说,直接爽快地就答应了。

第二天,吕凤英便亲自去了一趟铜钱乡,找到大队书记孟大庆,来给胡娇娇开介绍信。因为胡娇娇原本是跟着刘一舟身边学徒的,工钱也是刘一舟给她的,所以压根就不算工作关系在大队。换句话说,她要走,随时都可以走,大队是拦不住的。

没多久,胡娇娇要搬去南山农场,给大食堂做大厨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任家庄。

南山农场,知道白明时那事的知青纷纷心照不宣。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去哪儿不好要去白明时待的地方。八成是胡娇娇看上人家了。

罗敏君尖着嗓子,“怎么能让她去南山农场?明时哥也在那边,她分明就是别有居心!”

田晓萍瞪了她一眼,“是不是别有居心的另说,你一天天地说你喜欢小白,可你为人家做了什么了?那天他被人带走,你不也什么都做不了?要是胡娇娇真对白明时有心,还想尽办法到他身边去,我才打心眼里佩服呢。”

罗敏君羞愧地不做声了。

最惊讶到下巴都合不上的是胡家。

从胡兴旺将这个消息带回家,王秀花就坐在门槛上直拍大腿。边埋怨起二儿媳来,“都是你们不好,当初说什么要给她点颜色看看,这下好了。娇娇要去南山农场,还是在大队食堂吃公家饭的,那都是油水哦!我们可怎么捞?”

于彩霞也不甘示弱,“这事能怨我吗?当初要赶也是你的主意,你说你早看杨玉乔不顺眼了,还说她们母女只会吃白饭。”

王秀花哑口无言,小儿媳又不是个任人搓扁的善茬子只得坐在那儿连连懊悔。

胡兴旺蹲在门槛边上抽旱烟,对两个女人之间互骂很是不耐烦。他闷葫芦惯了,却也不还嘴。自从大哥去世后,这个家每况愈下,全都指望他在大队干活挣工分。

一院子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王秀花和于彩霞自然又把气撒到了端晚饭上桌的胡招娣身上。

“一点用都没有,光知道吃。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王秀花嘴里嘟嘟囔囔,心里也好奇着,这胡娇娇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怎么就会了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