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子谓谁(296)

作者: 谢堂前u 阅读记录

五千人马浩浩荡荡地拔寨而去,悠悠便一直站在高处望着,与此同时,卿云也始终在身后迟尺之遥处,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的背影。此情此景,她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诗,“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只是不知,悠悠此刻心中想的是什么,倘若十四忽然回头,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正胡思乱想间,悠悠却突然回头,说了一句话,而此前,自山上归来后讲的唯一一句话,她便再没有开过一次口。悠悠闭目长出了一口气,累极倦极道:“走吧。”

起先,卿云没有领会她的话音,是让谁走,又要走哪儿去。但很快的,悠悠便用行动说明了一切。她没有再上山搜寻,而是提出要送巴多明南下最近的出海口,甚至急吼吼地当天就要动身,似乎一刻也不想再在这地方呆着了。众人怜她丧子之痛,无论她提任何要求,都不会有异议,当即启程,日夜不停地赶路。

一路上,悠悠都是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卿云也只能惴惴相陪,毕竟自己连孩子都没有过,实在不懂如何劝慰,才既不挑起她的伤怀,又熨帖暖心。

最近的一个有通关权限的口岸云台山,也远在江浙。若是走陆路,这拖家带口的,也不知要走得何年何月。因此行至“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素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的天津,巴多明便决定停下稍作休整,等京里准许他去职回国的文书下来了,就雇一条船改走海路,沿海岸线南下,航行到云台山,再换乘可以出海远行的大船。

在海滨的大沽镇,巴多明做主租了一间粉墙黛瓦的小民居,推开窗,便可遥遥望见海河入海口。

自从到了这里,悠悠的气色便日见好转,这一日大清早,卿云刚睁开眼,悠悠已穿戴整齐地候在床边,笑吟吟地道了声早安。古怪的举动,让卿云禁不住毛骨悚然起来。“今儿是年三十,出去逛逛,置办点年货吧。”悠悠体贴地递过了衣服。

又下雪了。好在并不算大,既不需打伞,也不用带帽,优哉悠哉倘佯其间,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毕竟是除夕夜了,街市上红红火火,洋溢着满满的年味。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大人们忙着贴春联、包饺子、做元宵,没有一刻闲暇,孩童们则吵吵嚷嚷的,不时点燃一个爆竹,嬉戏游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那么心满意足,笑逐颜开。

“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一番采购满载而归,悠悠忽然吟诵起诗来,笑道,“这首《即景》,说的便是天津七十二沽的秀美。”

卿云点了点头。只可惜时令不对,放眼望去,唯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哪有半分诗中描绘的北国江南风景。她还在暗自纳闷,悠悠今日的兴致如何这样高,脚下却骤然止步,只因答案已然活生生地站在了面前。

在暂居的小民居门口,久立多时的一对男女转过头,常明眼睛一亮,兴冲冲地朝她倆奔了过来,若琳明显大吃一惊,直到卿云走到跟前,犹自怔怔不得回神。

“你辛苦了。”悠悠与常明简单交谈了几句,便特来向若琳道谢。若琳猝然醒觉,将怀中的婴孩递还给她。掀开包在最外层的皮褥,只见弘春酣酣睡着,一张小脸皱巴巴的,无甚生气。悠悠露出母亲特有的温柔笑颜,轻轻拍着道:“过了今年年关,还能过几个年关呢?”

对于这二人的到来,巴多明等也是欣喜万分,并大发感慨,格外担忧他们走后遇上什么阻扰,悬心至今。常明自是大大卖弄一番,表示凭着他的身手,这全是瞎操心。久别重逢,言笑晏晏,就连若琳的脸上,也绽放了久违的笑容,魅惑众生。

身为全场唯一一个不明所以的外人,卿云头一次发觉了自己的格格不入,一路同行相伴的每一张面孔,也变得陌生而疏离。原来被人耍的感觉是这样难受,局促不安,颓唐失落。

悠悠解释道:“被放之后,是我求常明带着弘春先走的。”至于这么做的原因,她只字不提,似乎卿云只要用脚趾头想一想,自然就明白理解了。

可卿云现下已厌倦得连脚趾头都不想动了,只笑着点了点头,尽量不让这笑容显得太过苦涩。

年节下,又值重逢之喜,今日的午饭准备得特别丰盛。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巴多明宣布正式接到了朝廷的批准令,事不宜迟,明天一早就动身。与他约定一起回国的西学士们纷纷鼓掌欢呼,常明正要恭喜,却见悠悠肃容端坐,当即不敢再造次了。这一静,离别愁绪立即乘虚而入,在席间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