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寄凉州【CP完结】(14)+番外】

作者: 陆韶珩 阅读记录

天助我也!

“皇上多久没上朝了?”李淮景问。

董之涣道:“已有月余。不过此前,皇上也是把个月才上朝一次,平日里急事私下会见,缓情朱砂批复……具体情况,还真不好揣测。”

“不对,我总觉得这个假丫头根本就不在宫里。” 李淮景蹙紧了眉头。李羿陵是先帝最小的儿子,也是李淮景最不待见的一个侄子,他幼时男生女相,身体也并不那么强壮,李淮景便戏谑着叫他假丫头,两岁多的李羿陵一听到他叫假丫头,便大哭不止。此后李淮景被封王爵,鲜有入宫的时机,未再见过李羿陵。

不过他再怎么不待见,李羿陵的大哥十二岁时因天花殁了,太子之位还是落到了李羿陵身上,朝野之中人人称赞太子聪明好学,勤奋慎独,每每听到这样的传言,李淮景都嗤之以鼻。

先帝李乾祯以仁治国,轻徭薄赋,重农商,轻军工,文化开放。这与李淮景的想法大相径庭,他认为应高度统一集中权力,对国家各个方面都严苛管理,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这样才可稳固统治。这样的思路颇有秦朝遗风,只可惜李乾祯并不认同,两人聊过几次,不欢而散。好在法家谋士董之涣赞同其治国主张,一直跟在李淮景身边,为其谋划江山大业。

而李乾祯通过耳目也一直监视着李淮景的动态,十分忌惮自己这个不太安分的小弟,因此把他晋淮王的爵位改成了楚淮王,李淮景便从平遥来到了离京城千里之外的荆州,南方复杂的地域环境抑制了他的扩|张,此后再从京城打探消息,也不如从前便捷。

“他不在京城,能去哪里呢?” 李承宪不解。

“应该不在什么太平之地。”董之涣说,“江南徐子昂叛乱是皇上亲自平定,说明他一定在大周有矛盾和祸患的地方。亲入险境,是他的行事风格。”

“董先生的意思是,他此刻在西北?”

“只能说有这个可能。”董之涣讲话严谨,不敢打保票。

李承宪激动道:“父亲,我们出兵吧!现在京城空虚,正好长驱直入啊!” 有时候他要比李淮景还要急上几分,毕竟他是家中独子,如楚淮王承起大业,将来的天下便是他的。

董之涣道:“小王爷莫急。西北的方渡寒可是一只猛虎,他若趁此时东攻京城,狭路相逢,我们可不是他的对手。”

李淮景颔首,“董先生言之有理,那当下我们应静观其变?”

“不错,先看西北战事进行如何,这段时间楚地暂无纷扰,我们正好可以蓄力准备,王爷,您的机会来了。”

第11章 窑洞长谈

三月廿九,郭嘉奉方渡寒之令率五万精兵南下,双方在湟水两岸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吐蕃人各个强壮勇猛,方渡寒便嘱托郭嘉以远攻为主,尽量避免近战,如遇突发|情况,可不授将命,自行判断处理。郭嘉用兵谨慎,也熟悉吐蕃的路数,方渡寒对此役还是较有信心。而大军出征后,方铭告诉方渡寒,王胤换了服色,混在大军之中,一同离开了凉州。

“哥,他会不会叛变啊?”方铭担忧。

方渡寒了解王胤为人,知道上次自己的话说重了,王胤想立功证明自己实力,便摆了摆手道:“不会,随他去吧。对了,秦州刺史还是不肯封城?”

“他那边没动静。” 方铭摇头。

大战在即,方渡寒担心各州有吐蕃内应,便命西北各州封闭城池,禁止闲杂人等进出,只容兵马调配拨动。原本他只掌握兵权,并无管理城池的行政权利,但西北十二州刺史均惮其威猛,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唯有秦州刺史袁牧为前年朝廷委派的新人,只依敕令行事,回了方渡寒一句:“封锁城池必然人心惶惶,战祸未至而自乱阵脚。”

袁牧担心得不无道理,刚开始封城的几日,各州百姓皆惊慌失措,甚至想尽方法逃离故土,然而看到各类生活物资有序运进,官军严守城池,便渐渐放下了心。方渡寒又命各街各乡选出一些代表前来刺史府议事,对封城缘由、目前战争形式进行了耐心地解释,并提醒各州百姓做好应战准备,如吐蕃进犯,绝不能任其屠戮。

一番号召将百姓之惊慌尽数化为奋勇,有些年轻男子甚至开始在家中嚯嚯磨刀,誓与大周共存亡。

“看见了吗,这就是第二个梁瑾,朝廷派过来的死脑筋,这种人不除只会拖我后腿。”方渡寒后悔怎么不早点儿杀掉这个袁牧,把手中狼毫往纸上一摔。

“侯爷!皇上下了指令,秦州也已封城,另有援军十万已驻扎灵州。”周振邦走进大营,激动道。

“哥!太好了!”方铭笑道,“这下把吐蕃的探子全都憋在各州县了。”

上一篇:想摸我的尾巴吗 下一篇:修真之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