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294)

颜琼吕敬德等重臣高官,眼观鼻鼻观心,只当自己五感失灵,什么都察觉不到。

皇帝高坐御座,视线慢慢扫过泱泱的武朝臣,视线最后落在右下手的皇子站位上。

如今这位置,就站着两个人,前面个是温润和缓,是萧逸,后面个锐利凌然,正是萧迟。

他视线落在萧迟身上,顿了顿,收了回去。

皇帝微微转了转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

朝堂上下,不论君臣,都心知肚明这是怎么回事。

新太子。

这个讳莫如深的局面却突然被人打破了。

宗人寺宗令,平都王萧睦出列,他拱手,朗声道:“陛下,江山有继,则国运隆昌。”

“如今平王殿下已迁往南郊王府,臣奏请陛下,当另择皇子正位东宫,布告天下,以稳固朝纲民心!”

此言出,满殿滞。

不过话说回来,平都王萧睦是宗令,皇帝年岁渐高,前些时候还重病场险些垂危,作为萧氏宗令,他奏请皇帝确定继承人,以免发生什么意外措手不及。

就他的身份而言,此举合情合理。

连皇帝都不好责备他,当然,听完心里什么滋味,就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了。

再说朝上。

平都王萧睦当着满朝武和皇帝的面,直接把事情挑破了,众人面面相觑,下子有些不知所措。

但很快,大家都反应过来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老臣以为,平都王所虑极是,请陛下早立东宫,以稳朝纲!”

……

面倒的赞成,不但有萧迟这边安排的嘴巴,其实很多立党都是同意的,皇帝身体不好大家有目共睹,这储位确实该早日定下来的。

还有萧逸那边,在大家都纷纷赞成的情况下,就他们党声不吭,就很明显了,会有煽动前事的嫌疑。

请示过后,开始三三两两出列附和。

不甚积极,但汇集在人潮里,也没人留意他们了。众多的声音汇集成股,满殿嗡嗡。

“请陛下早立太子!!”

皇帝转动白玉扳指的动作停了,眼皮子耷拉着,他不愿应承,但也必须给出个合理说法。

嗡嗡声不绝,渐渐停了,诸朝臣抬头,等待上面皇帝的发话。

须臾,上首传来皇帝的声音,有些沉,辨不清喜怒,“既如此,诸卿不妨上奏,哪位皇子德才兼备,更适合为储的,具折上来。”

“好了,诸卿且回去仔细斟酌。”

“退朝。”

……

恭送皇帝后,诸臣工面面相觑。

滞住了。

当朝还好说,人多嘛,大家起表达意见,罪不责众胆子自然敞得开。

可现在具折上奏,谁是谁,皇帝目了然。

而且最关键的是,现在不是上折附和奏请立太子啊,而是要推荐太子人选。

推谁?

不说大家有没有心水人选,即使有,你敢大咧咧说吗?

这折子往书省过,不但皇帝知道,宁王和安王也清二楚。

皇帝让朝臣具折推荐太子人选,口谕是下了,可结果却扫之前的火热,折子三三两两,几天时间过去,送到书省的折子寥寥不超过十封。

都是些耿直御史和老臣,以及宗令平都王上的。

就连段至诚范名成等等宁王党和安王党的人马,都没有往上递折子。

本来,皇帝便能顺势暂时把这话头按了下来的。

“既然诸卿未曾想定,那此事就容后再议。”

但谁知御史台有个愣头青,在皇帝说场面话的时候跳了出来,直愣愣说:“陛下!署名具折,诸大人心有顾忌,这才寥寥。”

“……”

皇帝没吭声,那愣头青继续踊跃发言:“陛下,臣以为,可匿名上奏,这般,大人们便可畅所欲言了。”

皇帝转动着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话赶话说到这地步,就很难推搪了。

他扫了眼立在右手边首位的两个儿子,垂了垂眼睑。

况且,他很怀疑,这出是两个儿子推动的。

谁想当太子了这是?

皇帝抬眼,淡淡道:“既然如此,便在宣政殿外设铜匦。”

“张辅良,退朝后,你人发张玉泉笺。”

皇帝环视殿下:“无需具名,在笺上写上属意皇子,而后明日上朝之前,折叠投入铜匦之。”

“退朝。”

……

张太监人发了张玉泉笺,这是御用纸张,没法仿造也模样。

这是必须写上了。

二选。

萧迟和萧逸没接那张玉泉笺,不动声色对视眼,又迅速分开。

各自离去。

回到宁王府,段至诚掸了掸手那张玉泉笺,提笔,写上五字,“二皇子安王”。

周淳葛贤蒋弘等人如法炮制。

开什么玩笑,又不是选举,难道谁票数多谁就能当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