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子科举之路(36)

作者: 彦王爷 阅读记录

张泽轩混在一群高矮胖瘦参差不一的孩子中间,跟着夫子顺着石板路一直走,走过一个花园,又穿过一小片不知是什么树的树林,穿过一个月亮门,在一片比较开阔的类似小广场一样的场地上停了下来。

小广场前面是一排青砖瓦房。

“我们以后就在这里上课吗?这里看着好好啊”

沈子旭家是镇上的,见识相对一些县城甚至府城京城的孩子自然略有不足,话刚说出口就收到了旁边几个孩子鄙夷的眼神。

沈子旭虽然看着壮,实际上胆小怂的很,下意识往张泽轩后面躲了躲。

这么一来,张泽轩就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张泽轩年纪小,个子小,刚刚有小胖子沈子旭在前面挡着,大家根本看不到他。

现在看沈子旭躲在一个看上去才五六岁都没他高的孩子身后,眼神就越发鄙夷了。

“嗤,真没种”

“张尧……”杨学程在旁边拽了拽张尧藏蓝色的袖子,不赞同的摇了摇头。

张尧撇撇嘴,看了看杨学程,嘀咕一句什么,没再吱声。

很快,有人从里面走出来领着他们进去考试。

福灵书院的招生考试形式,每年都是一样的。先是考察背书,然后考察写字,完了会有夫子问问题,最后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由夫子们来评等级,最终综合决定录取谁淘汰谁。

比较不同的是,第一场考察背书并不是抽一篇文章 让你一个人背,而是将来参加考试的人根据人数随机分成三到四个组,然后夫子随意抽两篇基础篇文章 ,比如三字经、千字文,让所有人一组人一起背。如果你两篇都背的结结巴巴的,跟不上大家的节奏,立马就会被淘汰;一篇背的好,一篇背的不行的,则会被夫子带到一边做进一步的考察;两篇都背的好的,恭喜你可以顺利进入下一场考察。

第二场考察写字,据堂哥张泽垒的可靠消息,可能是考虑学生水平、家里条件等层次不齐,这一场淘汰率不高。基本上只要你字写的像模像样就都能过,不过想要得很好的成绩,比如说得个入学奖学金就肯定不可能了。

张泽轩这几个月一直在练字,字写的……跟那些读了很多年书勤学苦练多年的大人自然是没法比,但跟这些差不多年纪的,就很拿得出手了。不说数一数二,最起码能在前排。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上辈子学过书法,多少有些经验。

顺利通过第二关,看着前面连着几个都哭丧着脸从第三关出来,就连之前雄赳赳气昂昂嘲笑沈子旭的那个藏蓝色衣服的小少年都面色不是很好,张泽轩心下难免也多了几分忐忑:堂哥不是说不难吗?难道改规则了?

改规则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夫子问的问题对于他们这些孩子确实有些为难也是真的。

“以后想干什么?”

夫子点点头,可能是考虑到张泽轩年纪比较小,还特意放柔了些声音。

“想好好念书,考科举,振兴张家”这是张泽轩除夕那天就想明白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因此并未多思考,就抛出了答案。

振兴张家?小小年纪理想倒是远大,阮夫子缕着胡子笑着点点头,看张泽轩绷着一张小脸说的还挺郑重,不免笑着多问了两句,“科举很辛苦,你能坚持下来吗?万一考不上呢?”

“我能坚持……万一考不上?那至少也得考上秀才……”,有了秀才功名,然后努力赚钱,让他儿子、孙子去考举人考进士……

几个夫子听了摇摇头,秀才对于一个读书人的科举之路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却也不是谁想考就能看得上的,他们书院已经算是好的了,每三年一次童生试能考上个十几个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这小童年纪小小,看穿着家境也一般,也不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鉴于张泽轩前面两场考试都表现的不错,夫子们还是给了个比较中肯的成绩。

“芝麻,怎么样?怎么样?”

张泽轩一从书院大门出来,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大门口的张大有立马就发现了,迎了上来。

跟张大有一起的沈屠夫也跟了过来,“芝麻,看到小胖没?”

“考试前看到了,后来就没看到了”两人第一场就没分到一个组,后来这场考完就要立马去考下一场,他也没顾得上注意。

沈屠夫点点头,继续焦急的等待。

张泽轩他们则很快就离开了,离开前,张泽轩又看到了之前那个穿藏蓝色衣服的小孩,他正踮着脚尖在往里面张望,不知道是不是在等另外一个孩子。

五日后,张泽轩跟张大有再次来到福灵书院门口看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