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情与使命(29)

作者: 木子雨田 阅读记录

你还别说,穆思光的这种大胆尝试,不仅一举攻破了保卫处相关人员的心理防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改变了最终的判罚结果,一份印象深刻的检讨书,便是他们对穆思光的网开三面。仔细想来,也很正常。虽然保卫处的相关人员,每一位都相当于古代以铁面无私著称的黑脸包公,但可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包拯如此,他们更是如此。穆思光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一软肋,才化未知为已知。否则,等待穆思光的就不仅仅是写检讨书这么简单,甚至他们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当作反面教材的典型案例,继而公之于众。

以此,咱在延伸到现实社会,作为劳动者的吾等,不管在哪里,做错什么事情。都不要效仿小鬼子,吃硬不吃软。毕竟时代不同,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挂有综合部的大牌企业或者公司,其执法人员,身体上的浩然正气,对劳动者而言,就是一种细思极恐的存在;其执法人员,语言上的锋芒毕露,对劳动者而言,就是一种灵魂般的拷问。这可绝不是试与不试的问题,而是逝与不逝的问题。

人类之所以热衷于效仿,究其原因,就在于猿是人类的祖先。这不,鹏飞和杨睿,看到了穆思光顺利的开局,也开始盲目跟从。但他俩的这番操作,有悖于唯物辩证法——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再者,相较于穆思光的私藏手机和其他性质的违法违纪,溜出部队与他人打架斗殴,可谓是莫此为甚了。检讨书是其次,每人不仅给予记大过的处分,甚至连长高韧也难辞其咎。处理的结果,确实有违公平,但这却涉及到一个原则性的问题——管教无方。换而言之,谁的兵,谁买单。

自古男儿多壮志,英雄豪迈踏歌行。小小地处分,对于他们而言,又何足挂齿。犯错改过便是。只是他们,因此而连累了高韧,这谁心里面都像似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全然不是滋味。但谁又能怎样?部队讲究的便是组织和纪律,倘若不罚,又何以正风气?就像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不就是严明军纪。当然了,关于这一点,易中天前辈,还有更深一层次的解读。这里咱就不便扩展了。

一般的检讨书,其内容的核心,讲究的便是避轻就重。而避重就轻那叫推卸责任,只有乳臭未干的学龄前儿童,才有这样的杀伐果断。鹏飞和穆思光,素来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俩在上学的期间,没少惹是生非,所以,检讨书对他俩而言,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尤其作为求食者的全权代表穆思光,每月写检讨书的固定频率,堪比女性朋友的生理周期。

而学校不同,老师对咎罚也就不尽相同。像杨睿就读的学校,其老师就喜欢和家长直接沟通,从而省略了检讨的环节。所以,杨睿的检讨书,更像似一种串了味的保证书。最后,还是在鹏飞有意无意的帮衬下,才向保卫处的相关人员,交上了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虽然内容不够深刻,但毕竟杨睿属于从犯,对当事人也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看在大家都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上,他们也就让杨睿容头过身了。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部队与企业在管理方面大相径庭。企业只有发生重大事故,才会端本清源;部队的性质,就决定了其的管理是每时每刻的严格。尤其发生了这档子破事儿,保卫科的相关人员,更是对鹏飞的宿舍格外照顾,白天通常检查两次甚至以上,搜查的范围已然涵盖了宿舍的犄角旮旯。尤其晚上,部队在吹熄灯号以后,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去鹏飞的宿舍逛上一逛。美名其曰:朋友易得,知己难求。但实际的目的,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高韧对鹏飞这撮人偏心眼,在部队里,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团长也是心中有数。自从发生了这档子破事儿,不仅高韧一改往日温和的态度,而且言辞较往日也犀利了不少。只不过他的严格,不是体现在日常训练上,而是体现在生活作风上。因为,部队每半月都会有一次考核,鹏飞这撮人的成绩,始终在部队里是名列前茅。甚至还获得了相关领导的嘉奖。高韧也只能是在生活作风上,对他们严加管教。千万别小看生活作风问题,就有人为此丢掉前程,甚至是生命。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即便再小的事情,也可以通过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变得无穷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像中国的和谐号一样,倘若不想让它发生任何的事故,就必须保证出发之前,列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都拧紧拧实。当然了,一码归一码,他们之间的友谊,跟以前相比,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