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明朝去种田(63)

作者: 长亭路远 阅读记录

钱母嘴上说着“帮忙”,其实就是瞎指挥,手在厨房里没动几下,嘴皮子却叭叭地响,命令翡翠干这干那,往锅里加多少水都要说上一通,俨然一个大管家,把翡翠气得够呛。

乔纪维原想把高粱酒小规模生产,现在既然人送上门来了,那就物尽其材,干脆把这些人收了产酒。

屋子里的炕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坐的,乔纪维就给了他们一人一个马扎,发现不够,又向隔壁王五家借了几个。

随后那荒民头子又提及接济他们的事,乔纪维便把自己酿酒的想法向他们告知,边说边给他们添茶水。茶是好茶,铁观音,还是姑父赠送给他们的。

“我就想着招一些人酿酒,一日十文钱,你们说怎么样?”

那伙荒民考虑了一番,觉得是个赚钱的方子,于是欣然同意。

“谈判”完饭菜也做好,钱母翡翠把小菜全端到了饭桌上,有芹菜有韭菜有芸豆,那伙人见每碟菜里都有肉丝,不免垂涎欲滴,料定刚刚长贵说的不假,他们一路逃荒而来,别说是猪肉,沿途喝一碗粥就算烧了高香。这些日子钱家变得宽裕了,乔纪维又爱吃肉,所以钱大永抽空就给他买肉吃,对于钱家来说也不是负担不起。

乔纪维发话开吃,那伙人也不再有所顾忌,迅速拿起筷子椡自己中意的饭菜,十几双筷子敲得盘子叮咚响,简直就是明抢,看来是北上以来也没吃过什么好饭。

饭后那伙人也不急着走,跟乔纪维讲述南方的习俗和沿途的所见所闻,乔纪维为此长了不少的见识。

不久钱大永从外面回来,见到正屋里热热闹闹的场景,原本忐忑的心境一扫而光。乔纪维把他介绍给这伙人,这些人才知道乔纪维原来有个“大哥”,不是家中独子。

只是这个大哥生得体格健壮,这乔纪维长得眉清目秀,比一些姑娘还要美。颇为迷惑,这怎么一点兄弟样都没有。

第34章

当作乔纪维这次招了十五个人,其实五个人还是本村的。乔纪维终究不能太信任这群外地人,所以把本村的人招了来,料南方人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王五听说乔纪维要招工,他又是第一个报名。这人占便宜在村子里算是一绝,想想前几次乔纪维刚刚发明出一种食物或者用具,他总是第一个嗅到铜臭的味道,不可谓不机敏。但乔纪维也知道他这些伎俩,只是看破不说破。只有他不做有损钱家利益的事,就由着他。

第二日这些人准时上工,乔纪维先令一半人采曲蘖准备酒曲,这是制酒的第一步。乔纪维又令另一半人推碾,碾玉米和小麦作酒曲的内容物。所谓酒曲,就是把曲蘖里的汁液加到野菊花小麦粉等东西里,培养霉菌酵母等多种菌类物质,是酿酒前必经的一步,故而酒曲又叫作酒母。

王五这人脑子机灵,就是手脚有些散漫,乔纪维依着他的特点,着他做一些不用废多大的力气但精巧的活。

制酒工艺极其复杂,这些人里之前没有一个造过酒,压根就不懂制酒的工艺,让这十五个人制酒可说是赶鸭子上架。

于是乔纪维便成了这项工艺的指导头子,倘若有人遇到了问题,便会找乔纪维来问。因而乔纪维一时也走不开,在边上寸步不离。

突然想到家里的高粱可能还不够,就派一个南方人到外面收高粱。

乔纪维想这高粱产率低,想必也更贵。便按两升小麦一升高粱算,到了秋天小麦钱稍稍涨了点,若是这样,一升高粱便是六文钱。

南方人干起活来又精细又利索,不到一个晌午便把乔纪维安排给他们的活做得尽善尽美。

正好这时候收高粱的把附近的村子跑了个遍,收了十几斗高粱,这些高粱粒看着饱满有光泽,皆是今年新收成的。乔纪维便趁着这时候着这些人把这些高粱煮糊,做好这一切秋阳已进西山,映得山间的衰草一片光亮,乔纪维给了他十五个人各自十文钱,宣布放工。

这些人拿到钱,面上都乐乐呵呵的,欢欢喜喜地回到各地的居所。尤其是南方,经历了今年几十年一遇的涝灾之后收到现钱,宛若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看到了绿洲,真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但这些钱也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拿到这些钱心安理得,乔纪维高明就高明在这里——并不是不加思考地施舍给人东西,而是让他们为自己劳作,这样一来双方都得了利。

恰在这个时候,翡翠又腼着脸走过来,递给乔纪维一朵兰花。“今天的!”

而这时钱大永还在高粱地里,未曾归家。

乔纪维抿了抿唇:“送得倒是勤快,翅膀硬了,可是不把我这主子放在眼里了。”

上一篇:快穿的日子 下一篇:当炮灰遇到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