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如此多娇(科举)(58)

作者: 颜幻卿 阅读记录

放榜的那天,一大早王知府就把楚辞叫去了书房。

王大人是一个约莫四十多岁,大肚子看上去有点像贪官的大人。不过实际上,这位倒是还算忧国忧民,最起码骆纤府被治理的很好。

王大人乐呵呵的拍着楚辞的肩:“你小子不错啊,我从前还道骆纤府小地方,没什么人才,只有一个李昭正格外出类拔萃。只是如今看来,你小子也不比正卿差。石源县这样的小地方水土倒真真是不错,栽出来这么一个好苗子。”

“大人过奖。”楚辞笑了笑,谦逊的道。

“哪里过奖了,乡试第一名,解元!”王大人拍拍他的肩,“哎,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楚辞笑着,心下道,谁叫少年人脑子好使啊。

“是这样,本来这边是有两个贡生的名额,但是听文景说你不想去?”王大人问,语气有些可惜。

“大人抬爱,楚辞想留在骆纤府。”楚辞笑道。

“为什么?”王大人忍不住追问,“其实如果你愿意,老夫倒想收你为义子,老夫为官二十载,京中倒是也有些知交好友可以照应你一二的。”

王大人也是惜才,自己儿子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总见不得那些明明天赋异禀却不能到最好的环境里读书的孩子。

“不用,大人,李正卿和文景都在骆纤府,我跑那么远做什么?”楚辞摇头。

“哎,你这孩子,还是太年轻,这在朝为官人脉关系是最重要的了。去国子监是多好的机会啊,不说官宦子弟如云,就说这能与皇子共读的机会,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啊。”王大人苦口婆心的劝道,“你与文景和正卿兄弟情深,但是说到底还是前程最重要啊。你若是日后得了势,自然可以提携他们。”

“大人不必劝了,我意已决。”楚辞固执的道,她看着王大人的眼睛笑着道,“听说,国子监的学生中进士都要更容易考中进士一些,我这不是想给自己增添些难度吗?”

楚辞看着王大人,只觉眼前这一幕格外熟悉。当初高考前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都挨个把楚辞叫去了办公室谈话。劝楚辞不要冒险,选择H大的保送,那可是名校,多少人想争都争不到的。

楚辞就倔得很,觉得没有仪式感,硬是给拒绝了。当时那些老师们的表情就跟此时的王大人一模一样,时隔几千两,在两个不同的时空,却微妙的让她好到了一丝熟悉感。

“罢了罢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莫怪你与李正卿是至交,这倔强的性子真真是如出一辙。”王大人叹息着摇头,一脸暴殄天物的样子,“当初那小子也是像你这样拒了这名额,哎,现在的年轻人啊,就知道意气用事!也不知道机会难得。”

楚辞笑着说了两句安抚的话,然后才告辞走人。

这成绩也下来了,聚也聚够了,楚辞便准备先回河泽找老师拜别一下了。嗯,还要再弄个谢师宴。

李昭正也正好要回河泽了,过两日就是中秋节,李昭正和一般学子不同,他解元的身份,又盛名已久,只要愿意从学生变先生也是可以的。况且以他的才学,上京赶考,妥妥的就是一个官身了,哪用窝在这种小地方啊。

所以李昭正也不用这样一定得按着书院的时间来,每天准时到书院上课。与是便和楚辞一道回了河泽。

孟成祎和顾延之几个一起来参考的同窗考完后便回去了,放榜的时候楚辞还特意去看过了,孟成祎和顾延之都中了,顾延之在前一百多名,孟成祎排名比较靠后,但好歹还是中了。

楚辞和李昭正到河泽时书院己经放假了,李昭正便直接邀楚辞去了李府。

到李府时天色己经晚了,知道李昭正要回来,李家上下己经等了一天了。

李昭正一下马车,便立刻有小厮欢呼着去报喜,门房赶紧将两人迎了进去,马夫则赶着马车去了马厩。

李大人和李夫人正等在正堂,一抬头便看见前院回廊下迎面走来两个少年。

左边的少年头束银冠,留下两敝额发,剑眉星目,正抿着唇。一身青色长衫,白色腰封显得身形修长,腰间别着一把弯刀,文雅中带着一丝肃杀之气。

右边的少年身形削瘦,绯色的发带束着柔软的墨发,柳叶眉下一双笑眸,勾着朱唇很是养眼。白色的长衫外披着绯红的长袍,腰束黑色绣金纹腰封,笔挺着腰杆,手持一把檀香木雕花折扇。步履肆意散慢,行步问颇有些潇洒。

恍惚间,王夫人几乎产生一个荒唐的错觉。好样这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般,一个激灵她醒过神来暗道罪过,她成日都在想些什么东西?

不过说起来,正儿也该到了成婚的年纪了,王知府家的七娘就不错。哎,一会儿用过晚膳,得跟他好好说道说道,别整天就知道往府衙里钻,一天到晚不是温书就是查案子。一年到头住在府学的书舍里,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