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兰书院的一人站出来道:“若只知一味的勤勉便能学有所成,岂非天下学生都能成为大儒?为生者,勤只是其一也,更要善问。岂不闻‘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耳?”
又有石兰书院的学生站出来道:“不光要勤学善问,还要多思。”
各书院的学生都站了出来,一人说一句,场面热闹不已。
楚辞沉思者看他们争辩,她在考量这位李县令的用意。
苏白道:【科举每三年一次,而每一次能去骆纤府参考的学生名额有限,须得老师举荐。而河泽是上县,骆纤府仅有两个上县,知府为了给两县县令面子,会给两县各两个内定的举人名额。所以每年两位县令都会举荐两个人,让其入选。至于这举荐之人,为了保证其品性才学都合格,县令长会下来考察。所以才有了这次的会讲,以后还会有一些诗会之类的。】
楚辞明白了,怪不得一个个都这么积极,原来都是冲着那两个名额去的。
苏白笑嘻嘻的道:【宿主加油,这个名额肯定是你的!】
楚辞耸肩:“劳资博才多学,还怕考个举人嘛?哪用得着他举荐。”
苏白笑道:【宿主你别骄傲,小心到时候打脸。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屁孩,现在眼见着也不过十三四岁,到了三年后,也不过是十六岁。就单看石兰书院,那也是人才济济,你就敢说你是全书院第一吗?更别说还有杜若书院和三秀书院,其中不乏年长者,哪一个不是在书院呆了很多年。怕就怕三年之后,你连得到去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楚辞蹙眉,不想理苏白。
眼见着那群学生说的越来越激烈,顾延之和孟成祎也加入了争辩。然而楚辞却是不开一口,实际上,他们说的都没错,楚辞实在不想插嘴。
然而李县令却独独看向了楚辞,捋须道:“本官早闻楚辞才名,据说是从石源县转到我县来的。不知究竟是哪位,站出来让本官瞧瞧。”
楚辞眼皮跳了跳,想起了几日前李昭正说的话。看来,不光是李昭正,就连这个李县令耳边也全是她的名字吧?苏白说的对,她当日应该藏拙的。
所有人都看向了楚辞,楚辞无奈深吸了口气站了出来,恭敬的一礼的道:“学生楚辞,见过县令大人。”
李县令面带满意微笑:“倒是一表人才,只是不知道,你方才为何一言不发?”
楚辞听得脑阔疼,可还是面带微笑:“学生年幼,师兄们说话,楚辞不敢打断,一言不发只是因为插不上话而已。”
“倒是个知礼的。”李县令满意点头,“现在本官许你说话,你倒是与本官说说,有何高见?”
楚辞恭谦的道:“方才师兄们所言,皆是为学习之道,而学生以为,作为学生,学习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德行。”
李县令大赞:“不错,说得好!方才说的是学生之道,那不知楚辞以为,什么又是学生?”
楚辞又道:“县令大人过奖,其实楚辞觉得,天下人皆是学生。岂不闻活到老学到老,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楚辞以外,天下之人皆是学生。”
李县令满意,赞赏道:“果然好见解,不负此才名。”
楚辞道了声不敢,又恭敬的退了下去。
有了楚辞这番话,这场会讲也讲不下去了,剩下的有人附和了两声,不多时,这场讲会便结束了。
楚辞看着周围学生或是景仰钦佩,或是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擦了擦汗,正准备回去。却在这时,有个差役过来叫住了她。
“楚郎君,县令大人请你过府一叙。”
顿时,又一大片人的眼神投了过来。楚辞眼皮又跳了跳,冲那差役一礼:“请。”
那差役一路领着她到了李府,然后将她领进了门便走了。
楚辞坐在前厅静等着李县令,有下人给他上了茶,又走了。楚辞眼皮直跳,不知道这个,看着一脸耿直的县太爷要搞什么事情。
苏白开心的道:【这是好事啊,说不定他是看你才思敏捷,慧眼独具的想举荐你。然后请你过来,想先考查一番。】
楚辞头疼:“你这么想,旁人也会这么想。我可以预感到我回书院之后,有多少人会恨死我了。”
李夫人在后堂进来时,便见一翩翩少年静坐在大堂下首位置。那少年一看便气质不凡,李夫心知这便是大儿子新收的学生,有心想考察一番。
第22章 才子配佳人
李夫人在后堂进来时,便见一翩翩少年静坐在大堂下首位置。那少年一看便气质不凡,李夫心知这便是大儿子新收的学生,有心想考察一番。遂缓步进了大堂,温声道:“可是楚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