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148)

  成绩一出来,举京哗然,沈歌出足了风头,与他一比,杏榜第一名都有些黯然失色,关注之人无几个。

  沈歌能有此成绩,除亲友外,最高兴的非广大女娘莫属。

  尽管沈歌还未进士及第,会试第七离进士及第也有段小距离,女娘们仍觉得这次并未支持错人。

  不是所有男子都说她们沈公子空有容貌,才华平庸么?现如今结果如何?第七名!整个大燕朝举子中,能有几人水平超过沈公子?

  女娘们对此结果着实扬眉吐气了一番,哪怕殿试后投的银子输掉,大伙也无怨言。

  沈公子能在会试中取得前世,纵使未能进士及第又如何,顶多是运气差些罢了,他水平到了!

  与女娘们相反,绝大数举子并不认可沈歌这成绩。

  许多人都知沈歌乃荀国公之人,哪怕不清楚两人具体关系,也晓得两人关系极亲密。

  先前凌风楼内的风波传开,众人皆知位高权重的荀国公当场为沈歌出头,教训过非议沈歌之人一番。

  既然如此,荀国公是否在会试中也为沈歌动过手脚?毕竟荀国公曾为镇守一方的总将,给主考些许暗示,主考给个面子也并非不可能。

  若说会试中卷子都被糊去姓名,重新誊抄过,谁知沈歌有无在卷子上做标记?主考会不会依据先前的标记认出来?

  沈歌考得太好,许多人都不相信他真实水平有如此之高。

  先是有一小部分人暗中不忿,这股情绪传开后,在那场赌局买沈歌输的人也参与到了质疑之中。

  一传十,十传百,觉得这场会试有猫腻的人越来越多。

  有愣头青不惧后果,拉上三五几人跑到礼部抗议。

  主考听到底下人来报,知晓这股风潮后,暮春天气,他愣是汗流浃背,整个人摇摇欲坠。

  科考舞弊可不是小事,若是坐实,流放三千里都是轻的,若龙颜盛怒,说不得还得举家奔赴刑场。

  主考听闻消息后不敢隐瞒,更不敢怠慢,当日便进宫求见,向皇帝秉明此事。

  事情发展到此处,主考极庆幸当日陛下亲自看过卷子,沈歌那张卷子他看得尤为细致,不至于怀疑他徇私。

  外头人不知道,沈歌能排这个名次,乃是今上亲点而成!

  皇帝会看这届举子的卷子倒不是心血来潮,他早知沈歌与荀飞光关系,也知沈歌此次要下场春闱,故特地找出沈歌卷子看上一眼。

  荀飞光承袭镇国公一爵,本人能文能武,比起老国公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皇帝的,别的先不说,疑心病从不小,皇帝怕荀飞光功高震主,还默认过他同僚下重毒暗害于他。

  这亦是荀飞光退居坤究县的原因之一,二十几年的君臣情分,皇帝冷眼旁观荀飞光被人暗害,既未阻止,也未提醒,饶是荀飞光性情坚定,查出此时后也不由心灰意冷。

  江山到底姓燕,他荀飞光何至于苦苦守着江山,鞠躬尽瘁?

  基于此,荀飞光将北蛮打退后便急流勇退,直接半隐居于沈家村中。

  皇帝心中到底存着几分愧疚,他猜疑归猜疑,心底却也明白,整个朝中,文才武略能比过荀飞光的,半个也无。

  若荀飞光再不出山,亦或彻底病亡,朝中便再无良将。

  大燕朝初立,方传至二代,北蛮时有侵扰,南边洋夷亦常伺机进犯,若无这样一名良将保家卫国,皇帝怕底下这把龙椅也坐得不大安稳。

  皇帝用荀飞光,敬荀飞光,亦忌荀飞光,心中情感复杂得很。

  因此,当沈歌出现时,皇帝无法不将目光投至他身上。

  荀飞光的枕边人,这位置委实太过重要,若不是多年来荀飞光软硬不吃,男女色皆不近,他枕边之人应由皇帝指婚。

  沈歌在会试中写的文章皇帝一字一句一一看过,看完之后,皇帝心中不由升起淡淡的可惜之感。

  沈歌文笔虽不算老练,但难得有灵气,最难得的是,他并不纸上谈兵,所写策论皆与实际相符。

  未接触过官场民生的举子大多想当然,文章稍显浮夸羸弱,与事实相去较远,但沈歌完全无这种习气。若是沈歌碰到策论上所问的问题,他可直接按所写的答案去施行。

  他仿佛天生便心怀百姓,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心怀仁德。

  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人,能有这份见识与踏实,着实难得。若他不是荀飞光枕边人,以他之才,在官场上熬十余年,未尝不是国之栋梁。

  可惜他选了荀飞光,注定与高官厚禄无缘。